《连城诀》读后感
(2025-03-30 18:07:32)
标签:
金庸连城诀花铁干 |
《连城诀》是金庸所著的一部武侠小说。
《连城诀》的主题意图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极其相似,它不遗余力地揭露人性丑恶和物质异化,是对世俗物欲和贪婪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人性和文化中正能量一面反向否定。丁典为爱情自甘牢狱至死不渝,水岱为救爱女不惜身死雪山,狄云面对巨大宝藏无动于衷,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一味地沉迷于恶的深渊,而更多地是对它的否定和反抗,最终导向的不是沉沦,而是象征纯洁与美好的净土“雪谷”。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文本中塑造的出彩的人物并非主人公狄云,而是其中坏人形象,尤其是花铁干,这个人物即使拿到严肃文学的人物长廊中也毫不逊色。
作者对花铁干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显然极其重视。从名词设置上便可见一斑,名铁干,却冠以“花”姓,不无深意。花铁干是以一代大侠的形象出现的,且“一生行侠仗义,并没有做过什么奸恶之事”,他和
陆天抒、刘乘风、水岱合称“落花流水”四大侠,他们四兄弟为救水笙而追赶血刀僧,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正面大侠在三位兄弟惨死以后,竟在已是不堪一击的血刀僧心理战术之下屈服,以致跪地求饶,大献谄媚,甚至为求在雪谷中苟生大吃兄弟尸体,为掩盖丑行在灭口不成之后肆意污辱侄女水笙清名,简直卑鄙无耻,令人作呕。他的前后判若二人的所作所为,堪称小说中的惊人之笔。
这个好端端的一代大侠花铁干,雪谷一战如何就迅速地走到反面变成大奸大恶之人,对此,文中也相应地作出了解释:“今日一枪误杀义弟刘乘风,心神大受激荡,平生豪气霎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受血刀僧大加折辱,数十年压制在心底的种种卑鄙龌龊念头突然间都冒了出来,竟如变了一个人一般。”金庸在此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在正常秩序下被压抑和窝藏着的卑劣人性在特殊情况下骤然爆发的可能。花铁干性情的前后巨变不仅袒露出人性中所固有的弱点及其复杂性,同时也是对社会中普遍认可的文化道德的一种质疑,这种在人身上业已形成的牢固的道德秩序不但不能有效地帮助花铁干渡过难关,反而成了一种催促其自我废弃的强大推力,这种伪装的大奸大恶之人,颇能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不能不引人思考,这或许正是《连城诀》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汪啸风和水笙的爱情令人可悲。他们也是青梅竹马很般配的一对,血刀僧的出现使他们由知己变成了陌路。在水笙陷在雪谷的日子里,他们互相等待守望,彼此钟情对方,及至重新相见,但啸风内心的“清白”心魔开始折磨二人,再加上花铁干的恶意诬陷,最后两人成了怨偶,水笙退居雪谷,汪啸风加入了夺宝的行列,他们的爱情令人反思,真正相爱的双方应该经得起考验,而不能猜疑。
在书的结尾,面对着宝藏,“他们个个都发了疯,红了眼乱打、乱咬、乱撕。狄云见到铃剑双侠中的汪啸风在其中,见到‘落花流水’的话铁杆也在其中。他们一般的都变成了野兽,在乱咬、乱抢,将珠宝塞到嘴里。”这一切原来是当年藏宝地皇帝怕魏兵前来抢劫,因此在珠宝上涂了毒药。
在这一意义上,小说《连城诀》正是一个深刻的寓言,一个关于人心、人性人生与人世的“连城之诀”的大寓言,但小说虽以揭露人性丑恶为主,但中间也不乏人间正义的描写,如狄云虽经磨难不改善良本性,丁典对梅念笙的救助,都表现了作者对正义力量的赞扬。
前一篇:《金缕曲·双鬓萧萧矣》赏析
后一篇:《鹧鸪天·钿毂香车彼一时》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