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仙歌·丁未九日》赏析

(2025-02-01 12:51:45)
标签:

清词

朱孝臧

洞仙歌

丁未九日

洞仙歌·丁未九日
朱孝臧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闲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问畅好、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
词人自署“丁未”年,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时作者辞广东学政,寓居苏州已一年有余。“九日”指九月初九日,亦即重阳节。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为无名的疾病所困扰,已经三年因病止酒。便只好买了萸囊迎接重九。
重阳节为文人墨客相约登山聚会、饮酒、赋诗的佳期。今逢其时,词人却了无情绪。起句便以低调切入。词人患病当是事实,然而又不止于此。词人当庚子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与王鹏运闭门填词,此后又写作有关香港的词章,多感情急切。其任广东学政,与两广总督龃龉,至于引疾去。足见当时大事多困扰其心。病而谓之“无名”,其情状非数言可尽。今逢重九日有点扫兴,也有点无奈。据《太平御览》引《风土记》、《西京杂记》等书载,重九日人们要插茱萸,饮菊花酒。在这三句中使读者感受到,他是带着极不愉快的心情迎接重九的。
“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闲坐到、淡淡斜阳时候。”接着三句是说,虽知此地不是我的家乡,但也勉强前往登楼,一直闲坐到,淡淡斜阳的时候。
“亦知”句用王粲《登楼赋》典。王粲曾依刘表于荆州,登当阳县城楼而作赋,抒发了“情眷眷而怀归”的愁绪。赋中有“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句,正为词人所本。作者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如今客寓苏州,适逢佳节,徒增思乡之情。邀约的人似乎没有词坛好友,因此不免有孤独之感,不免缺少文人雅集的兴致。“闲坐”句便写出他此刻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的心情。
下面承前面的登楼展开。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换头三句是说,浮云有千万种姿态,回首指点长安的,是已经隐居江湖的人士。
“浮云”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写景,实际上是通过用典委婉地写天下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词人用此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关心,对参与戊戌变法诸君子的思念。词人同力主变法的中坚人物刘光第、黄遵宪等过从较密。变法失败,刘光第被杀,黄遵宪被贬,国事日非。词人曾多次在作品中对他们表现出关切之情。在这里,他以“千万态”的浮云隐喻蔽日、欺君,造成变法失败的各种势力。此时,他已经辞去广东学政,自称指点长安的,“却是江湖钓竿手”。在这样的剖白中,表现出他虽已隐居江湖,对时政已无能为力,但对国事总不能忘怀。
“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这三句是说,西风吹起鬓边的衰发,遥想家乡故国将为秋风、严霜所覆盖,恐怕到了明日,黄花也为消瘦。
黄花是秋天里的花朵,也是重阳节人们经常欣赏的秋景。特别是家乡的菊花,更与亲人,与以往诸多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可是,此时他想象中的黄花也不能给人以快慰。这里词人化用了李清照《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典故。这菊花伴随着深沉的忧思瑟瑟开放,似乎也比平时清瘦很多,在作者笔下,菊花这一意象被注入了人的感情。
“问畅好、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末三句是说,问大好秋光落谁家?有客独自徘徊,登楼远眺。
“问畅好”二句仍是对家乡秋景的追想,“畅好”,犹言大好。此处的发问,实际上也是对国家命运的系念。结句从遥想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登楼和满腔愁绪中来。

附录:洞仙歌·丁未九日
朱孝臧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闲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问畅好、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