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鹧鸪天·野水斜桥又一时》赏析

(2025-01-29 18:28:52)
标签:

清词

朱孝臧

鹧鸪天

过裴村别业

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
朱孝臧
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
新雪涕,旧弦诗,愔愔门馆蝶来稀。红萸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
此作题中的“裴村”,为刘光第字。刘于清光绪二四年戊戌(1898)加入康有为创建之保国会,后由陈宝箴荐,以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不久,慈禧太后复出训政,新政夭折,刘与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惨遭杀戮,史称“戊戌六君子”。作者与刘同为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进士,有同年之谊。据词题,作于九月九日,而刘遇害在当年八月十三日,相距仅二十五天。
作者因重阳日过北京南郊刘光第别业,而兴斯人已殁之痛、故地重来之悲。
“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重过这野水斜桥,竟是物在人亡,满怀的愁绪,徒然向旧日的鸥鸟告知。
词以“野水斜桥又一时”一句即景起调,看似平平道出,淡淡写来,而语近情遥,言浅意深,使人低回想象无穷。在此,水而为“野水”,桥而为“斜桥”,既是实写当时尚为乡村的北京南城外景色之荒凉,也烘托出刘光第惨死后门庭之凄凉及作者过此地时心境之凄凉。句中的“又一时”三字更寄深悲于言外。此野水也,斜桥也,固物犹是物,景犹是景,而人事全非,无论就死者门庭之变化而言,就作者之心境变化而言,抑或就朝廷之政局变化而言,彼一时,此一时,今时已异往时矣。“故鸥”,喻旧友,这里自指刘光第;“空诉”,则云此愁无人可诉,诉亦无益。
“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上片的后二句是说,我垂鞭缓缓走过——秋色凄凉迷茫的南郭,仿佛心有余悸似的,侧帽把容色愁苦的西山偷窥。
上片的后两句对仗工整,情景兼到。“南郭”、“西峰”,为自“裴村别业”举目在望的近景和远景,就地摄取,景物亲切。而作为人事无常、时局变幻的见证,此南郭、西峰也染上“凄迷”、“清苦”的感情色彩。两句中的“垂鞭过”、“侧帽窥”,则为作者经南门、对西山时的自我写照。其睹物思人、触景伤怀的哀痛之情,均融入此垂鞭而过,侧帽而窥的形象描述之中。
“新雪涕,旧弦诗,愔愔门馆蝶来稀。”下片前三句是说,刚刚拭去泪水,不禁又想起——往日曾在一起弹琴吟诗。如今却是门庭冷清,连蝴蝶也很少飞来嬉戏。
过片两句,从新旧事情的对比、哀景与乐景的对比中,倍见当时情景之可哀。“雪涕”而云“新”,是因为此时距离刘惨死尚未满月,正在举哀期间。“弦诗”而云“旧”,那是因为刘光第通《周官》及大、小戴《礼记》,曾教授乡里,而“弦诗”意同“弦歌”,即《汉书》所云,“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下句“愔愔门馆蝶来稀”,用元黄溍《即事》诗“愔愔门巷客来稀”,实写“裴村别业”门前景象。从此景象,可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红萸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末二句是说,院中的红萸和白菊,仍旧安然开放,只是在瑟瑟秋风中,默默地若有所思。
“红萸白菊浑无恙”一句更点明“九日”。而萸、菊之“浑无恙”又与门馆之“蝶来稀”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形成节日依旧与世事已改的对比,在这些可悲的对比中,作者最后以“只是风前有所思”一句结束全词,留无穷之思于篇外。

附录: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
朱孝臧
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側帽窥。
新雪涕,旧弦诗,隐隐门前蝶来稀。红萸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