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平乐·夜发香港》赏析

(2025-01-28 18:36:04)
标签:

清词

朱孝臧

清平乐

夜发香港

清平乐·夜发香港
朱孝臧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光绪三十年(1904),作者出任广东学政,次年,因与总督意见不合,引疾去官,同年借道香港,取水路北归。本词即作于离开香港之际。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两舷的灯渐次熄灭,沙滩似是来回推动、摇晃着它所承载的黯淡无际的月色。
首两句写作者所乘轮船驶出港口后,作者身处黑暗,而所见之景,也只有洒满了黯淡月色(荒荒,黯淡无际貌)的沙滩被海水怕打着。这是个星月无光,令人惨然不快的晚上。
“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三四句是说,极目望去整个天空都找不到一只苍鹘,何处能看到中原哪怕微如发丝的一点痕迹?
作者并没有多看身边的不快之景,而是迅速调转目光,极目远望,希望能望见搏击长空的苍鹘,一振心神;也就是说,作者不曾为自己的仕途失意而悲哀,当次失意之际,他关心的却是“中原”、是神州大地,这是何等广阔的忧国者的胸襟。然而远望和近眺一样,都未给作者丝毫慰藉。这两句,是从苏轼“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澄迈驿通潮阁》)变化而来的,但苏轼当时正从海南岛贬地奉诏北归,情绪还有几分乐观,所以他还见到了“青山一发”;相形之下,作者的情绪是近乎绝望的。然而真的绝望了吗?又不——
上片所写的视觉,下片转写听觉。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下片前二句是说,刚刚辞官,走上了退出江湖的第一步。轮船的舵楼高处汽笛长鸣,笛声在海风中回荡。
这两句一抑一扬:退隐生涯开始,未免有些低沉,情绪抑郁;但此际传来高昂的笛声、浩大的风声,又令人顿起海风天雨逼人之感,精神转而昂扬。词至此,上片的郁塞苦闷,已被涤去,下面自然将别开天地。
“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末二句是说,不信波涛会自作主张东去,分明地听到水底有蛟龙在对话。
闻风起而觉波涌,这是很自然的联想,但“狂涛东驶”,却未必是实景,而是作者的着意安排:“狂涛”可令人联想到“狂澜既倒”;海涛不比江波,流向并不固定,作者指定它“东驶”,又可使人产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之感。然而作者却断然不信。何以不信,这是作者神奇的听觉产物:他在风声涛声大作之中,却分明听到水底蛟龙的对话(“偶语”,对语),它们说水中之神是我们,我们才能决定波涛驶向何方。

附录:清平乐·夜发香港
朱孝臧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注释

夜发香港:作者1904年任广东学政,因与总督矛盾,托病归去。这首词写于1905年作者离开广东,经香港北归时。

舷灯:船边灯火。

荒荒:月色朦胧。

“极目天低无去鹘(hu)”两句: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中“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意。鹘,鸟名,鹰隼类,非常凶猛。

“江湖息影初程”两句:江湖,隐士所居,相对朝廷。息影,隐居休息之意。舵楼,掌舵之处。

笛:轮船汽笛。

偶语: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史记·高祖本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