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盟鸥知否》赏析
(2025-01-28 13:50:45)
标签:
清词朱孝臧减字木兰花悼念 |
减字木兰花
朱孝臧
舟溯湟江,风雨凄戾,交旧存没之感,纷有所触,辄缀短韵,适踵《八哀》,非事诠择也(其五)
盟鸥知否?身是江湖垂钓手。不梦黄粱,卷地秋涛殷卧床。
楚宫疑事,天上人间空雪涕。谁诏巫阳,披发中宵下大荒。富顺刘裴村光第
朱孝臧官京师之后,与王鹏运交游,乃专力于词,人谓其“勤探孤造,抗古迈绝,集清季词学之大成”。朱氏的《减字木兰花》共有八首,仿效杜甫的《八哀诗》,悼念已死去的八位朋友。词前小序有“舟溯湟江(即广东北部之连江)”,“辄缀短韵”之语,可知此词作于光绪三十年(1904)任职于广东学政时。
这首词是悼念刘光第的。刘光第字裴村,富顺(今四川宜宾)人,与朱为同科进士,及第后授刑部主事之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康有为倡立的“保国会”,广进富国强民之策,极受光绪皇帝的赏识,擢升为四品卿衔军机处章京,参与“百日维新”活动。变法失败后被杀,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盟鸥知否?身是江湖垂钓手。”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他与鸥鸟为盟知道吗,他原是江湖垂钓好手。
以反诘语气开篇,表现了刘光第淡于名利的秉性。以鸥鸟为盟,显示他冲和淡泊的襟怀;在“江湖垂钓”,显示其遁世埋名的高情逸志。“知否”一语,以反诘之语问人亦且问己;“垂钓手”一语,又用无可置辩的语意答人亦且答己。
“不梦黄粱,卷地秋涛殷卧床。”三四句是说,不求卢生式的功名利禄,却惨遭杀生之祸。
唐人小说里的卢生,追求“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亦昌而家亦肥”的功名利禄,所以做起黄粱美梦。刘光第是怎样由“盟鸥”和“垂钓”之士而成为保国维新的人物呢?究其原因是出于变法图存的爱国热忱,不料却因此而罹难。
上片意隐笔曲,抒写了故人无辜被杀害的痛惜之情。
下片借古喻今,以“忠而被谤”自沉汨罗的屈原相况,从而肯定刘光第参与变法维新而惨遭杀害的历史价值。
“楚宫疑事,天上人间空雪涕。”下片前二句是说,楚宫的权力斗争,使神人共愤,为之雪涕。
这两句从字面来理解,自然是写楚怀王、顷襄王之世楚宫争夺权利的政争之事。一个“疑”字充分表示了这种政争不可见诸天日的阴暗与卑污。一个“空”字,又表现了在腥风血雨的“卷地秋涛”面前,“天上人间”均感无可奈何,对无辜被杀的志士只有徒然拭泪,深表惋惜之情而已。
“谁诏巫阳,披发中宵下大荒。”末二句是说,谁给巫阳下令,中宵立即启程为他招魂?
末两句,用《楚辞·招魂》之事,表示对刘光第及“六君子”的无辜被杀沉冤莫辩的愤慨之情。《招魂》相传是宋玉为招屈原之忠魂而作。其中有辞曰:“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屈原自沉以后,尚有天帝欲招魂以“辅之”,这对屈原的爱国忠魂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附录:减字木兰花
朱孝臧
周溯湟江,风雨凄戾,交旧存没之感,纷有所触,辄缀短韵,适踵《八哀》,非事诠择也(其五)
盟鸥知否?身是江湖垂钓手。不梦黄粱,卷地秋涛殷卧床。
楚宫疑事,天上人间空雪涕。谁诏巫阳,披发中宵下大荒?富顺刘裴村光第
前一篇:《浣溪沙(二首)》赏析
后一篇:《清平乐·夜发香港》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