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浣溪沙·一半梅黄杂雨晴》赏析

(2025-01-16 18:17:59)
标签:

清词

郑文焯

浣溪沙

邓尉山中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郑文焯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江苏吴县邓尉山,濒临太湖,景色如画,山峰四立,林木葱茏。中多梅树,花时一望如雪。行数十里,香风不绝,有“香雪海”之美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郑文焯陪同友人张嵚(号石楼)、王善橚(号石壁)往游邓尉山,作此词纪事。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梅子黄了一半,时雨时晴。山雾虚幻绿树如翠浪浮动,与明净的湖水相衬映。
首句既是写行有所见之景,又是交代游山的时令。黄梅天气时晴时雨,幸好此时雨过天青,山峦叠翠,树木葱茏,山间雾霭,随风飘荡;远处碧水涟漪,湖光荡漾。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闲云高鸟共身轻。”第三句是说,悠闲的云高飞的鸟身子都很轻。
山中景色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在这幅画中有动有静,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写景中又体现出一种闲情逸致。“云”,本无所谓“闲”与“忙”,说云闲,乃是抒情主体闲情逸趣的投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闲云,都是诗人自由自在的闲适之情的外化。本词“闲云”、“高鸟”即浓缩了李、陶诗赋所确立的云、鸟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内涵。“身轻”,而词人着一“共”字,则不独指“闲云”、“高鸟”皆“身轻”,也喻示抒情主体游山时心情爽快,步履轻捷而不觉疲倦。静谧优美的湖光山色使主体心灵得到净化,人世的烦恼皆抛之云外,心静身轻,故觉“我”之游山也像闲云飞鸟一样自由、轻捷、舒坦。景中含情而情不显露,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上片是静态的观景,下片则是动态的游山。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下片前二句是说,山果打在头上不要问价钱,野花满手不知花的名。
因是“往来”山中,故词人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视点来观照山中美景,而是从行进中捕捉景物,表现游山之野趣。词人不仅捕捉山间景物之清美,还注意把握景物之奇趣。山果、野花似有一种自甘寂寞、与世无争的品格。作者当是有感于尘世的纷争好斗和世人的追名逐利,故将主体人格融入人所观照的审美对象中。作者“淡于名利,牢落不偶”(俞樾《瘦碧词序》),因而见生长于清净无尘染的环境中的山果、野花,不觉悠然心会,赋之以“淡于名利”的品格了。
“烟峦直是画中行。”末句是说,周围都是烟雾笼罩的山峦,我们真像在优美的画中行。
短短四十二字,既描绘出诗情画境,又表现出主体人格,上片于静中着眼,下片于动中用笔,笔势变化流动,境界空灵高远,不愧为清末四大家之一的超卓手笔。

附录: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陈文焯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注释
邓尉山:在江苏吴县西南,因汉代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
岚:山里的雾气。
湖:指太湖。
作者简介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冷红词客、大鹤山人。汉军正黄旗人,占籍奉天铁岭(今属辽宁)。清光绪元年(1875)举人。授内阁中书。屡应礼部试,皆报罢。戊戌政变后,辞官寓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客。入民国,人欲聘为清史馆纂修、北京大学金石学教授,皆拒之。精金石书画,通音律。尤长于词,为“清季四家”之一。少工侧艳,后则声出金石,感兴微言,撷芳漱润,深美闳约。亦工诗,神韵绵邈,足以名家,顾为词名所掩。有《大鹤山房全集》。词集有《瘦碧词》等四种,晚年删定为《樵风乐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