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声甘州·强邀人》赏析

(2024-12-04 18:18:32)
标签:

清词

蒋玉棱

八声甘州

题壁

八声甘州
蒋玉棱
辛卯秋乞假东归,八月十日出丽正门,越五日次霑益州,醉后题壁示李仁宇太史
强邀人、剪烛看吴钩,西风鬓毛斑。对荒城古戍、零钲断角,景物阑残。不惜貂裘换酒,健骨敌秋寒。塞下凄凉曲,醉谱乌阑。
笑拂蛮靴茸帽,任浮鸥身世,疲马津关。赋壮游万里,又唱大刀环。未输他、五陵年少,有一枝、瘦笔写空山。新霜里,闻鸡声起,更上征鞍。
题序之“辛卯”为光绪十七年(1891),词人时年四十四岁,在云南、四川边境管理榷务(官府专卖),因长期远离江南故乡,故而乞假东归探视。词作于旅次霑益州(治所在今云南曲靖)期间,以抒吐旅怀,感慨长期为生活所累,漂泊边城为主要内容。
“丽正门”为宋元时京师之正南门,此代指正南门。所题赠之人李仁宇,不详何人,太史为翰林官别称。作者为著名词人蒋春霖(鹿潭)之侄,词风亦与《水云楼词》相近,在清远劲健中显出高奇的骨力。
“强邀人、剪烛看吴钩,西风鬓毛斑。”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受友人殷殷邀请,在剪烛夜话之时看吴钩,是时我已人到中年鬓毛已斑,又当西风萧瑟的秋季。
两起句一唱三叹,含有多层意义。“吴钩”,上古时一种头呈弯曲形的宝剑,“看吴钩”,通常都为志士不遇,用以展露自己抑塞磊落之情的举动,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现的正是这种心态。
“对荒城古戍,零钲断角,景物阑残。”接着三句是说,面对的是荒城古戍,听到的是零钲断角,看到的是景物阑残。
这三句即景抒怀,通过环境中特殊景象的所见所闻加深自己心头触发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荒城古戍”,从川滇边境东行,经过城邑,都很萧条,而且都设戍守兵丁。听到的是“零钲断角”,“钲”是军中所用的乐器,用于节制行军步伐。“角”是号角、军号,用以号令诸军。“零钲断角”,表明是早晚在行程中不时听到的声音。时季虽在八月,却已经红消翠减,关河冷落,霜风凄紧,故有景物阑残之感。
“不惜貂裘换酒,健骨敌秋寒。”这二句是说,不惜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衣来换酒,自己尚有健骨可敌秋寒。
“貂裘换酒”,用晋人阮孚故事。《晋书》本传记阮孚“为人放旷,尝解金貂换酒”。李白《将进酒》诗,也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之句,表明文士倾杯销愁,常常在酒资不足的情况下,不惜解下衣裘,换酒以图一醉。作者为人豪迈,所以在旅途淹留之际,乃毅然解裘,换取一醉。
“塞下凄凉曲,醉谱乌阑。”上片歇拍二句是说,醉后谱写塞下凄凉之曲,奋笔写在乌阑纸上。
“乌阑”,即乌丝阑,是在缣帛上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以供书写。后来也有以墨线为格子的卷册,称乌丝阑。“醉谱乌阑”谓醉后在乌丝阑上填词。
词的上片,也就以此作为小结。由这几句词来看,可见作者之为人,虽在艰苦的环境中,犹能傲然自振,不掩志士本色。
下片感慨身世,并续写旅途中的心情。
“笑拂蛮靴茸帽,任浮鸥身世,疲马津关。”换头三句是说,笑着拂去蛮靴和茸帽上的灰尘,自己的身世,就像漂浮不定的沙鸥一样,任其东飘西荡,或者像古道西风中的瘦马,更不以涉足关山津渡为苦了。
换头三句,表明自己在西南边区已久,如今虽然请假东归,脚上还是西南少数民族所着的蛮靴,戴的也是茸毛制成的帽子,词中用“笑拂”两字传神,暗示长期随俗而安似乎已成为习惯。杜甫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词用其意,感叹自己的身世。
“赋壮游万里,又唱大刀环。”这二句是说,我已壮游万里,此次乞假东归,又可以高唱归乡之曲呢!
自己在川滇一带,经历了十多年,也算得上是壮游万里。“环”与“还”同音,“唱刀环”,表示归还,典出《汉书·李陵传》:“任立政等(使匈奴)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又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喻之,言可归还也。”东归探省,自是作者心愿。
“未输他、五陵年少,有一支、瘦笔写空山。”这二句是说,论荣华显赫,自是不如五陵的纨绔之弟,但手中一支笔,尚能写出空山的嶙峋奇貌。
作者虽然滞留西南多年,但自信才华犹在,意气犹存,比起那些贵族子弟,所谓五陵年少,自有其独胜之处。词中的“惟输他”三字,就是对那些纨绔子弟的蔑视。“瘦笔”在这里是健笔的谦词,“空山”,指的是西南的关山。
“新霜里,闻鸡声起,更上征鞍。”末三句是说,此时已值深夜,外面降了新霜,在听到晨鸡开始啼叫的时候,又迅速整装,跨上征鞍策马驰向东归之路。
“闻鸡声起”,暗用祖逖故事,而命意不同。后世因以“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奋发之情。这里是借用此典,以“闻鸡声起”表示东归之心的迫切,故而不辞马背清霜,重行登程。

附录:八声甘州
蒋玉棱
辛卯秋乞假东归,八月十日出丽正门,越五日次霑益州,醉后题壁示李仁宇太史
强邀人、剪烛看吴钩,西风鬓毛斑。对荒城古戍,零钲断角,景物阑残。不惜貂裘换酒,健骨敌秋寒。塞下凄凉曲,醉谱乌阑。
笑拂蛮靴茸帽,任浮鸥身世,疲马津关。赋壮游万里,又唱大刀环。惟输他、五陵年少,有一支、瘦笔写空山。新霜里,闻鸡声起,更上征鞍。
注释
丽正门,宋元时期京师的正南门。
 看吴钩,古时常指志士抱负难以施展时表现压抑情志的举动。
 钲(zheng),军中所用的乐器,用于节止行军步伐。 
角,号角,军号,用以号令驻军。
 乌阑,指乌丝阑,是在缣(jian,细绢)帛上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以供书写。
 环,与“还”同。 唱刀环,表示归还,典出《汉书·李陵传》。
 瘦笔,是健笔的谦辞。
 空山,指西南的关山。
作者简介
蒋玉棱(1848~1907)字公颇,号頫青,又号苦壶、小水云词人、冰红词人。江苏江阴人。蒋春霖从子。初在湖南为官,后又移官云南八年。清光绪二十一、二十二年(1895、1896)间,曾远历缅甸及东南亚诸岛。游览所及,吟咏随之。其词风格初类宋张炎、周密,参之以史达祖,后渐入苍浑恢廓,欲由吴文英以摹周邦彦之垒。长调如鹤鸣之清远,小令如莺语之温圆。词集名《冰红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