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词汝来前》赏析
(2024-11-28 18:11:45)
标签:
清词王鹏运沁园春词体功能 |
沁园春
王鹏运
岛佛祭诗,艳传千古,八百年来,未有为词修祠事者。今年辛峰来京度岁,唱酬之乐,雅擅一时,因于除夕陈词以祭,谱此迎神,而以送神之曲属吾弟焉
词汝来前,酹汝一杯,汝敬听之。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芒角撑肠,清寒入骨,底事穷人独坐诗?空中语,问绮情纤否?几度然疑。
玉梅冷缀苔枝,似笑我吟魂荡不支。叹春江花月,竞传宫体;楚山云雨,枉托微词。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长安陌,听喧阗箫鼓,凉夜何其?
题序中之“岛佛”,即贾岛。《唐才子传》云:“李洞慕爱贾长江(岛),遂铜写岛象,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祭诗”,据小说记载,贾岛曾在某年除夕,取一年所作诗,以酒酹之,曰:“劳吾精神,是以补之。”“修祀事”,即祭祀之意。“辛峰”,作者弟。
本词设想奇特,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词设想为能够理解词人内心情感的有生命之物,向这一“知音”倾诉了自己不合时宜的内心苦闷,并借这一倾诉,塑造了自己芒角撑肠、清寒入骨而又柔情难消的抒情者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长期沉迷于艳情抒发的词史积习的不满。词人既难忏绮情,又为词史积习而叹息的态度,体现出他对于词体认知的矛盾心情。这样的心情,为下一首词写词的“反驳”留下余地。
“词汝来前,酹汝一杯,汝敬听之。”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词你来到我面前,洒一杯酒给你,你恭敬地听着。
起韵学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开头一句“杯汝来前”,但又有自己的特色,不作一点铺垫,以酒为祭作邀,直呼词来恭敬地听取自己的倾诉,很有辛弃疾当年呼酒听命的气势。
“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接着四句是说,百年来歌唱或哭泣,有谁能知道我呢?千秋以来气味相投,好像有人啊!
以念字带起的两个短句,抒发的是词人长期缺少知音而产生的生命寂寞之情。下文里,“千秋沆瀣,若有人兮”的回答,即十分含蓄而巧妙地点出了惟有词才是自己知音的意思。从修辞手法来说,这里“百年歌哭”对“千秋沆瀣”(喻气味相投)既是借对,又是当句对,“谁知我者”对“若有人兮”都是运思精到的不凡之笔。
“芒角撑肠,清寒入骨,底事穷人独坐诗?”这三句是说,他的肚子里像是布满了森森的锋芒,他从外表到骨头都为清寒所浸透,试想,像这样的人,又怎会得到世人的青睐呢?不仅仅是诗人。
前人曾经相信,只有使自己承受孤寂、穷厄的命运,才能使自己创作出感染力强大得问学作品来,“诗能穷人”、“穷且益工”的著名观点,就表达了人们对于诗歌与景遇关系的认识。言下之意是:优秀的词人也同样要忍受景遇的穷困啊!
“空中语,问绮情忏否?几度然疑。”歇拍三句是说,我怀疑我所写作的绮情之语是来源于难以忏除的写作兴趣,是空中语。
这样的写作兴趣为何产生呢?这里留下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一问一答,表达出他想要改变自己词情内容的努力,和这一努力难以见效的结果。为下片抒情暗中埋下伏笔。
下片主要从词体功能和词史积习的角度,表达自己在词情传递上的别有专诣。
“玉梅冷缀苔枝,似笑我吟魂荡不支。”过片二句是说,白梅花苔枝缀玉,似乎在笑我吟魂忽忽悠悠自作多情。
过片承上启下,描绘自己绮情难忏、“吟魂”飘荡的情感状态,显得极为缠绵悱恻。“玉梅”句出自宋姜夔《疏影》:“苔枝缀玉。”他以清冷淡净的白梅花为对照,也就是以追求意境清空雅正的浙派词为对照,对自己的吟魂的多情状态,加以自嘲。这样的自嘲,实际上表明了他不趋同于浙派词的审美理想的态度。
“叹春江花月,竞传宫体;楚山云雨,枉托微词。”这四句是说,叹息春江花月类似于宫体诗那样的香艳词;这样的作品鱼目混珠,把“楚山云雨”的有寄托之作的名声也搞坏了,使它的微词寄托成了没有效果的形式。
一个“枉”字,就表达了词人对此的遗憾。
“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这三句是说,这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文章,屠龙之技无所用的事业,只能发出商声曲唱到进入高潮“入破”之时的那种悲凉凄切的歌声。
“长安陌,听喧阗箫鼓,良夜何其?”结拍三句是说,京城路上,箫鼓喧闹,良夜何其漫长。
附录:沁园春
王鹏运
岛佛祭诗,艳传千古,八百年来,未有为词修祀事者。今年辛峰来京度岁,唱酬之乐,雅擅一时因于除夕陈词以祭,谱此迎神,而以送神之曲属吾弟焉
词汝来前,酹汝一杯,汝敬听之。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芒角撑肠,清寒入骨,底事穷人独坐诗?空中语,问绮情忏否?几度然疑。
玉梅冷缀苔枝,似笑我吟魂荡不支。叹春江花月,竞传宫体;楚山云雨,枉托微词。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长安陌,听喧阗箫鼓,凉夜何其?
注释
空中语:谓虚构的,不真实的境界。宋代惠洪《冷斋夜话》:“法云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鲁直曰:‘空中语耳,非偷非杀,终不坐此堕恶道。’”清代词人朱彝尊《迈陂塘·题其年填词图》中有“空中语,想出空中姝丽,图来菱角双髻”之句。
前一篇:《八声甘州·是男儿》赏析
后一篇:《沁园春·代词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