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赏析
(2024-11-19 18:37:58)
标签:
清词王鹏运浣溪沙题画马 |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附录: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
苜蓿栏杆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这首词作于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写马,实是写人;写丁兵备,也包括写自己。马是失意的马,没有迎风长嘶,驰驱千里的气概;人是不得志的人,只有沉吟西风、曳影夕阳的冷落萧森情绪。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这首词上片三句是说,散乱的苜蓿长满了上林苑,西风里天马望着剩料独自沉吟:到哪里把招贤的黄金台遗迹找寻?
“苜蓿”,豆科植物,原产西域,汉武帝时自大宛国传入中土,是一种优良饲料;“阑干”,纵横散乱貌;“上林”,上林苑,秦至汉,均养马于此。有注家解释下句“独沉吟”之马即上林苑之马,非是。其实“上林”句反衬下句,是说有些马养于上林,那里饲料充足,待遇优厚,但并没有说那里有多少天马。而上林以外的马却是独立于西风之中,面对着少得可怜的剩余饲料,独自在苦闷中沉吟。“残秣”与“苜蓿阑干”恰是反衬,一个“独”字点出与上林之马身份不同,地位各异,这是被人冷落与忽视的马,大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的意味。它不能不发出感叹。“黄金台”,战国燕昭王渴求人才,筑台置千金于其上,用以延揽人才,后因称此台为黄金台。台的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当时昭王求贤,郭隗对他说:“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近侍)以五百金为买千里马之骨,反以致(献)君。于是天下皆知人君求马之诚。”于是“不能期年(周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见《战国策》)后人遂以黄金台与千金市马骨,誉为招揽人才之迫切诚意。所以“遗台”句是说上林苑以外的马何处去寻觅黄金台那样的(人才)市场?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下片换头二句是说,已没有在空阔地奔驰千里之志,也白白怀过驰驱百年之心。
下片换头两句,透露了词人内心的愤懑与感慨。“空阔”,语出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正正堪托死生”。“千里志”,语出曹操《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百年”犹言生平。
“夕阳山影自萧森。”末句是说,与夕阳下的山影相衬,自然更显萧条衰飒令人寒心。
最后一句,写画中之马面前是一片衰飒苍凉的景象。这也是词人当时心情的写照。词人怀着热诚报国之心,驰驱千里之志,却说“已无千里志”,“枉抱百年心”,正是满腔悲愤的反话,这样更显示出词风的悲壮。
王鹏运此时官御史,寻转礼科给事中,在谏垣,以直声震天下,光绪二十二年(1896)西太后与光绪帝常住颐和园,王鹏运上书极谏,几罹不测之祸。
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释
丁兵备:丁日昌,兵备指其任苏松太道。后官至江苏巡抚。
上林:上林苑,汉代长安苑囿,汉武帝自西域引入苜蓿,植于上林苑以饲马。
“遗台”句:用郭隗说燕昭王千金购马骨故事。昭王后筑黄金台以待贤。
空阔:反用杜甫诗“所向无空阔”句。
前一篇:《点绛唇·饯春》赏析
后一篇:《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