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孤蟾下倦驿》赏析
(2024-11-17 18:11:06)
标签:
清词冯煦霓裳中序第一元夕 |
霓裳中序第一
冯煦
丙子夔州元夕,次泉被酒不欢,与予蹋月上南城,迤逦至城坳,望峡门一道,斜界秋练,赤甲、白盐诸山,摇落寒翠,碛畔夕烟,舒卷若团雪。市嚣渐远,唯闻滩声,与人语相乱。予与次泉或嘲或讽,各有身世之感,彼汩没黄尘者当不复闲如吾两人也。因各以此解纪之
孤蟾下倦驿,落尽江梅春是客。城中夜乌正寂。渐星暗戍楼,烟沉荒碛。谁歌楚魄?罢玉尊、肠断今夕。空凝望,峡门秋练,一道界寒白。
游历。柳边坊陌,有箔影钗光似织。年年归计未得。曲榭悬灯,小槛横笛。断云迷故国。忍重问、传柑信息。君休叹,围炉儿女,尚守杜陵宅。
由词序可知,这首词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正月初一之夜。此词中“夔州”即指著名的白帝城,这里名胜极多,如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刘备庙等。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至大历三年正月,大诗人杜甫在这里也曾住过两年。“次泉”,作者的友人,姓名事迹不详。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且从大处着笔。
“孤蟾下倦驿,落尽江梅春是客。城中夜乌正寂。”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客居夔州驿站,月亮落了下去,梅花已落,春天也像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这时城中乌鹊无声,想是已找到安栖之所。
“孤蟾”指月亮;驿站言“倦”,则是人的感受。
“渐星暗戍楼,烟沉荒碛。”接着二句是说,戍楼上空星光暗淡,烟雾笼罩着荒凉的沙碛。
“谁歌楚魄?罢玉尊、肠断今夕。”这二句是说,这时是谁唱起了本地男女相思伤离怨别的民歌?使听的人忍不住放下酒杯,感到分外悲伤。
“楚魄”,原指宋玉《高唐赋》中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宋范成大《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铄石谁能招楚魄,斲冰我欲访湘君。”此借指当地民歌。词首句言“倦驿”,下片叹“归计未得”。此当因听人之歌而触发羁旅之思。
“空凝望,峡门秋练,一道界寒白。”上片歇拍三句是说,凝情远望,夔门两山对峙,从中奔腾流过的江水就像一道白练,在天地之间划出一道界线。
此句是由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以及唐代徐凝《庐山瀑布》诗“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变化而出。
词的下片先由“游历”所见写起。
“游历。柳边坊陌,有箔影钗光似织。年年归计未得。”换头四句是说,一路游历。两边栽种着柳树的街道上,交织着人家帘箔与妇女发钗的闪光。年年想回家不能如愿。
“如织”一词既形容光影之纷繁,又暗示游者的心绪也是这样杂乱,为一语双关,是下文开始抒情的一个极其自然的转折,其手法如暗度陈仓,与时下文写:在这元日之夜,本应与家人团聚,可是“年年归计未得”。
“曲榭悬灯,小槛横笛。”这二句是说,曲折的廊榭上悬挂着灯笼,小槛边有横笛吹奏。
这两句仍是眼前之景,以眼前的热闹景象反衬心境的凄凉。
“断云迷故国,忍重问、传柑信息。”这二句是说,浮云使我看不到京城,不忍心再问他们春节过得可好?
“断云”也是目中所见,使作者心怀惆怅。这句也是从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翻出。下句之“传柑”,为北宋时京城过元宵节的一种习俗,当时上元之夜于宫中宴近臣,贵戚宫人以黄柑相赠,谓之传柑。如宋代苏轼《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其三:“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自注说:“侍饮楼上,则贵戚争以黄柑遗近臣,谓之传柑,盖尚矣。”此处“忍重问”云云,意思是说:不忍心再问他们春节过得可好?亲戚朋友来的多不多?
“君休叹,围炉儿女,尚守杜陵宅。”末三句是说,请不要感叹,此时儿女们正围着火炉,守护在老家过年。
最后一句为自我安慰之意。杜陵为唐时长安的地名,杜甫在长安时,曾在其侄儿杜位家过年,作有《杜位宅守岁》诗。因杜甫晚年居夔州,故以杜甫在长安的家比喻自己京城的家。
《霓裳中序第一》词调首见于南宋姜夔词,为姜夔滞留长沙时所作。冯煦此词构思上显然受姜夔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带有较明显的模拟痕迹。
附录:霓裳中序第一
冯煦
丙子夔州元夕,次泉被酒不欢,与予蹋月上南城,迤逦至城坳,望峡门一道,斜界秋练,赤甲、白盐诸山,摇落寒翠,碛畔夕烟,舒卷若团雪。市嚣渐远,唯闻滩声,与人语相乱。余与次泉或嘲或讽,各有身世之感,彼汩没黄尘者当不复闲如吾两人也。因各以此解纪之
孤蟾下倦驿,落尽江梅春是客。城中夜乌正寂。渐星暗戍楼,烟沉荒碛。谁歌楚魄?罢玉尊、肠断今夕。空凝望,峡门秋练,一道界寒白。
游历。柳边坊陌,箔影钗光似织。年年归计未得。曲榭悬灯,小槛横笛。断云迷故国,忍重问、传柑信息。君休叹,围炉儿女,尚守杜陵宅。
注释
:水流声。
作者简介
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编修。历官凤阳知府、山西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宣统元年(1909)以事罢官。起为查赈大臣,理江淮水灾救济事。入民国,在沪为寓公。出薛时雨、林寿图之门,诗词并工。其诗笔致清微淡远,中年后所作,则多凄咽之音。尤负词名,门径甚正心思甚邃,得涩意,幽咽怨断,感遇为多。有《蒿庵类稿》、《蒿庵词话》。编有《宋六十一家词选》。词集名《蒙香室词》。
前一篇:《长亭怨·天津》赏析
后一篇:《点绛唇·饯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