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江红·燕中感事》赏析

(2024-10-31 18:02:57)
标签:

清词

李慈铭

满江红

燕中感事

满江红·燕中感事
李慈铭
落日荒台,凭谁信、黄金无恙?空指说、颓垣蔓草,郭隗门巷。都邑只今游侠少,风云要与悲歌抗。更单衣短布拜秋郊,荆高冢。
卢龙塞,何苍茫?桑干水,常还往。只匈奴牧马,谁堪乘障?赞普颇申和地议,贤王自择防秋将。笑书生、不及羽林儿,封侯相。
这是一首吊古伤时之作。词人生活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游于幽燕(今河北北部),抚今思昔,思绪万端。
“落日荒台,凭谁信、黄金无恙?”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黄金台已是落日中的荒台,又有谁能相信黄金仍旧完好无损?
起句从燕中最著名的遗址落笔。“台”指黄金台,燕昭王为延揽天下贤士,筑台置千金其上。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等聚于燕。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君臣际遇的典范,也是古代士人心目中君臣关系的理想范例。然而,此时作者所见到的黄金台已是落日中的荒台,起句所描绘的是与人们的想象形成巨大反差的遗址。台已如此荒凉,则下句对“黄金无恙”的怀疑似乎近于荒唐。然而词人之意并非如此。当日昭王筑台设千金之礼,表现出一个要有所作为的君主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对其贤士的倾心相待。黄金台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的标志,成为文学中具有象征性的意象。随着此台的荒凉,其所体现的精神也湮没无闻。接下来进一步写有关黄金台的沧桑巨变。
“空指说、颓垣蔓草,郭隗门巷。”接着二句是说,空指着那片颓垣蔓草说道,那里曾经是郭隗的门巷。
郭隗是当时曾经的重要人物之一。据《史记·燕世家》载,郭隗为昭王谋划尊燕图强之策,“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如今,郭隗的门巷也变成了颓垣蔓草,已经成为令人慨叹的往事。“空指说”三字涵盖了多少叹惋,多少辞说!
“都邑只今游侠少,风云要与悲歌抗。”这二句是说,都市中游侠仗义的的人少了,像黄金台这样的风云之会,都要与士人的慷慨悲歌相并生。
这两句由感于世风的变化,也是对荒台诸句另一侧面的展开。燕赵之地素多豪杰,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世风的蜕变,而今又怎能有此类风云之会!
“更单衣短布拜秋郊,荆高冢。”上片歇拍二句是说,我穿着单薄简朴的衣服,去郊外寻访荆轲、高渐离的坟墓。
荆轲、高渐离是燕赵豪杰的代表,是侠义精神的化身。在这样的词句中表现出作者对世风的批评以及对时代英雄的呼唤。
下片将眼前景、古今事融为一体。
“卢龙塞,何苍芒?桑干水,常还往。”下片换头四个短句是说,卢龙要塞,何等苍茫?桑干河水,川流不息。
“卢龙”,即今河北卢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北戍边地;“桑干”,即永定河的上游,在今河北西部和山西北部。这是汉代中央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征战之地。词人站在这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涌上心头。
“只匈奴牧马,谁堪乘障?”这二句是说,匈奴牧马于此,谁能扼守要塞?
每当秋高草肥,庄稼成熟之时,匈奴牧马于此,掠夺庄稼、人口。谁能扼守要塞,使这里的人们得到安定呢?这是个令历代诗人感叹不已的问题。
“赞普颇申和地议,贤王自择防秋将。”这二句是说,帝国主义列强提出割地瓜分的无理要求,贤明的君主能够坚持维护民族利益的立场,任用良将捍卫国家。
据《新唐书》载,吐蕃人称其君为“赞普”,这里用以比喻帝国主义列强,“和地议”,谓列强强割地瓜分的无理要求。“防秋”,指古代秋季马肥之时西北游牧民族常发动侵扰战争,朝廷每命边军加强警备。《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泷陷藩而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词人在凭吊前人踪迹时,将历史与现实很自然地融汇在一起。
“笑书生、不及羽林儿,封侯相。”末二句是说,笑自己,不是是勇武的军人,恐怕无法建功立业。
结句因前代英雄而产生了自愧不如之感。国家多事之秋,也正是男儿大显身手的时候。这里需要的是盘马弯弓、披坚执锐的本领,需要侠肝义胆和血腥勇力,自己作为一介书生,恐也无法建立功勋。结句所表达的自嘲,也正是对燕赵豪杰的呼唤。

附录:满江红·燕中感事
李慈铭
落日荒台,凭谁信、黄金无恙?空指说、颓垣蔓草,郭隗门巷。都邑只今游侠少,风云要与悲歌抗。更单衣短布拜秋郊,荆高冢。
卢龙塞,何苍芒?桑干水,常还往。只匈奴牧马,谁堪乘障?赞普颇申和地议,贤王自择防秋将。笑书生、不及羽林儿,封侯相。
作者简介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号莼客,又号霞川花隐,初名模,字式侯。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户部江南司郎中。擢监察御史。不避权贵,数上疏言事。甲午之战清军败绩,闻报忧愤咯血,旋卒。通经史百家之言,学殖渊博。其诗随物赋形,极乎和平,不以矜才使气为能。骈文雅秀可观。所作日记,以宏富著称。词虽非专门名家,而颇见风骨。有《越缦堂文集》、《百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词集名《霞川花隐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