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虞美人·内子忧贫颇甚》赏析

(2024-10-30 18:29:38)
标签:

清词

王诒寿

虞美人

赠内子

虞美人
王诒寿
内子忧贫颇甚,谱此赠之,并以狂言解之(二首)
玉钗抛却朱颜换,清绝梅花伴。罗纨典尽旧衣裳,剩得嫁时黄竹女儿箱。
一灯风雪芦帘下,几度酸辛话。年来艰苦只卿知,不识今年盐米怎支持。
词话屈宋才班马,是岂长贫者。他年富贵不相忘,我本三生蓬岛旧仙郎。
语卿且把眉头解,况更春回快。梅花开过杏花开,报道东风次第草堂来。
词题道出词人创作这两首词的原由:妻子因家中贫穷、衣食无着而生忧愁,故作此以示宽慰。
第一首上片写妻子多年来为操持贫穷的家而费尽苦心。
“玉钗抛却朱颜换,清绝梅花伴。”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她头上的玉钗早已变卖换钱,红颜也因操心而日渐憔悴。只有清癯的梅花与她日夜相伴,寂寥度日。
“罗纨典尽旧衣裳,剩得嫁时黄竹女儿箱。”接着二句是说,丝绸衣服都典完了,只剩下出嫁时带来的一只竹箱。
这儿远说化用了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近说化用了王士禛《秋柳四首》之四“江干黄竹女儿箱”。为了家庭生计,她把自己所有值钱的随身之物都拿去换了钱。
上片四句写尽生计之艰辛,叙尽家庭之贫寒。元稹悼妻之作《遣悲怀》云:“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王词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灯风雪芦帘下,几度酸辛话。”下片前二句是说,风雪之夜,寒风瑟瑟,不能挡风的芦苇帘子下,小油灯火焰摇摇欲灭;贫贱夫妻在如此风雪之夜黯然相对,几番商议如何节衣缩食,几番又说不出什么好主意而打住。
过片两句多由名词、数量词排列而成,简洁而内涵丰富,含蓄却又鲜明地表现出一个风雨飘摇中的贫困家庭的无限愁苦。
“年来艰苦只卿知,不识今年盐米怎支持。”结拍二句是说,年来的艰苦只有你知道,不知道今年盐米等开销如何支持。
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传统下,妻子每天面对着柴米油盐,同样的贫困,妻子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为家庭的贫困忧愁是自然之事。操持一个贫寒之家,实在是难为了妻子。王诒寿明了妻子的难处,谱词宽慰,一个“只”字,一个“怎”字,这其中患难夫妻心心相通之情着实让人感动。
整首词没有选用愁苦的语辞渲染贫困,也没有痛心疾首,刻意说出激切的话语,词人只是用一种平常心情将家庭的窘迫淡淡道出。妻子跟随着自己,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容颜又憔悴黯淡了几分。王诒寿看在眼里,心中定是歉疚、痛楚之极。然而词中写来,笔调淡然,深痛而不言痛,格调自高。
第二首,词人继以狂言去劝慰妻子,排遣其忧。
“词话屈宋才班马,是岂长贫者。”第二首上片前二句是说,我的辞章可与屈原、宋玉、相比,文才能与班固、司马迁、司马相如媲美,岂是长期居于贫困的人。
声称自己文采可与屈原、宋玉、班固、司马相如媲美,引发读者联想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获酬千金之类的传说,然后极有信心地宣告贫困不会长久,落笔惊人,狂态如见,全在一个“岂”字斩截有力。
“他年富贵不相忘,我本三生蓬岛旧仙郎。”上片后二句是说,你今日的付出他年富贵不会相忘,我本是三生蓬岛旧仙郎。
这两句则进一层强调富贵于我,在所必得,因为我可不是普通的凡人,语气又较前两句以人间英才自况为重。而将正常语序的“我本”句在前、“他年”句在后(如前二句)位置互易,句法正平中见奇,颇难咀嚼。以表白“富贵不能移”、“苟富贵,无相忘”的庄语与夸耀“我是清都山水郎”(朱敦儒《鹧鸪天》)的谐语并列,可谓善将生命中之沉重化而为轻。
“语卿且把眉头解,况更春回快。”下片前二句是说,劝卿把紧锁的眉头展开,春回人间的一天很快就会出现。
“梅花开过杏花开,报道东风次地草堂来。”末二句是说,到那时梅花开过杏花开,春风转眼间就会吹进我们居住的草堂。
这里的春天不仅指春暖花开、万象更新的季节,同时也是指以屈宋班马之才取功名富贵的开始。词人言下之意是:发达之日已经不远,一切境况都会有所好转。
然而从根本上说,王诒寿对通过科举之途求取功名富贵并无自信,终其一生,未能中举人、成进士,仅以廪贡生候选金华县训导。为了给妻子一点安慰,词人不得不作此狂言,这是他善良心地的流露。对于具体实际的改善,他无能为力,唯一能做到的,只有写词宽解。口出狂言,心中正不知有多少苦涩和无奈,又凝结多少挚爱和深情。

附录:虞美人
内子忧贫颇甚,谱此赠之,并以狂言解之(二首)
玉钗抛却朱颜换,清绝梅花伴。罗纨典尽旧衣裳,剩得嫁时黄竹女儿箱。
一灯风雪芦帘下,几度酸辛话。年来艰苦只卿知,不识今年盐米怎支持。
词话屈宋才班马,是岂长贫者。他年富贵不相忘,我本三生蓬岛旧仙郎。
语卿且把眉头解,况更春回快,梅花开过杏花开,报道东风次第草堂来。
作者简介
王诒寿(1830~1881)字眉叔,一字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贡生。官后选金华训导。少习法家言。游皖南,遇太平天国起事,避归。又入杭州书局校书,与谭献交契。性淡泊,惟嗜读书吟咏。精骈文,芳润缜密,如南朝梁、陈间人。诗亦雅令。间为小词,风神摇曳,姿趣超绝,储体以洁,结想思远,人服其工。有《缦雅堂文集》。词集名《笙月词》、《花影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