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字令·空山今古》赏析

(2024-10-20 13:30:23)
标签:

清词

汪瑔

百字令

看月

百字令
汪瑔
五月望夜偕叶兰台、杜仲容、季英登粤秀山看月
空山今古,问月明如许,百年能几?夜半犹来凌绝顶,吾辈清狂如是。城郭千家,楼台一片,都化空濛水。扶胥何处?海天风露无际。
相与茗椀分曹,蕉衫袒右,顿忘人间世。好事肯同河朔饮,但诩浮瓜沉李。叠磴云生,荒台地古,忽忽生凉意。松阴鹤睡,试凭长笛吹起。
词题中之粤秀山,即越秀山,在广州市北,上有越王台故址。明洪武十三年(1384),于山巅建镇海楼,永乐初,复建观音阁,故此山亦称观音山。叶兰台及杜氏兄弟,皆作者之友。叶衍兰,字兰台,著名词家,番禹人;杜仲容兄弟江苏无锡人,与作者同在两广总督刘坤一幕。叶氏有《水龙吟》一首记五月十五夜,偕汪瑔、杜仲容兄弟登越秀山看月之作,是同时的作品。
这首看月之作,格调甚高,以清超的笔墨,自铸伟词,使人对海天月夜,产生潇洒出尘之感。
“空山今古,为问月明如许,百年能几?”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寂寥的山间,月色通明,像这样的明月之夜,百年之来,能遇上几次?
起笔破空而来,笼罩全词。作者及其友人此番看月,时间已是夜深人静,称山为“空山”,以示山之周围,一片沉寂,万籁无声,而月色通明,正当仲夏月半,天际高悬一轮圆月之际,故而以“月明如许”、“百年能几”,表示高度的赞叹。何况同来看月的人,又都是文字知交,一时英彦呢!
“夜半犹来凌绝顶,吾辈清狂如是。”接着二句是说,空山赏月,已是难得,而况时间已是夜半,赏月之地又在山顶,除了我辈这等清狂之士,谁又有此雅兴呢?
这两句补足了前面“百年能几”的寓意,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城郭千家,楼台一片,都化空濛水。”这三句是说,月光如水,白天喧闹的城郭,高耸的楼台,此刻都像沉浸在一片空濛的凉水之间,而且与之俱化。
极写月色清嘉,分不清哪是楼台哪是城郭了。
“扶胥何处?海天风露无际。”这二句是说,遥望东南海域,那海边的扶胥镇,再也辨不清它的所在。这整个的世界,都静静地躺在无边无际的海天风露之间,天和海也都连成一体了。
“扶胥”,在番禹东南三江口。韩愈《南海神庙碑》:“广州治东南海道八十里黄木之湾,三江之口,有镇曰扶胥。”即指此处。
下片笔锋一转,由赞美月色,转而写来此看月之人。
“相与茗椀分曹,蕉衫袒右,顿忘人间世。”换头三句是说,大家分坐品碗中的茶水,穿着凉衫袒露右臂,顿时忘记了人间的世界。
“分曹”,指分组就坐,“蕉衫”,指夏季穿着的凉衫。作者极写清游之乐,仿佛这美好江山,美妙的月景,都归词人们所有,举凡人世间的欢乐哀愁,都不在意念之中,而超然于物我之外了。
“好事肯同河朔饮,但诩浮瓜沉李。”这二句是说,这样的好事哪能和昏昏沉醉的避暑方式相比,也不是把瓜、李等果品浸于冷水之中而食可相比。
“河朔饮”,据《初学记》载魏文帝曹丕《典论》记有“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晏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后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浮瓜沉李”,也是夏日游宴故事。曹丕《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这两种消暑方式,与词人偕友登越秀山看月品茗消暑,在本质上就有雅俗不同。“河朔饮”以昏昏沉醉方式避暑,原不过是酒徒自我陶醉;“浮瓜沉李”,虽然也别有风趣,但与词人们夜半登山,寄情于广阔无垠的天宇之内,招凉于通明的夜月普照之墟,也不可同日而语。故词人以“肯同”、“但诩”两词,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否定。
“叠磴云生,荒台地古,忽忽生凉意。”这三句是说,登山的石级仿佛在云间,越王台荒凉古老,不知不觉间渐生凉意。
这三句,即景抒情, 并略示怀古之意。叠磴,指登山的石级。“荒台”,指越王台。越王台始建于汉处,其后,历代曾进行修葺,现仍为广州市完好的古迹。此山石磴相传为汉武帝征和年间,交州刺史罗宏所建,直通山顶。词人以“云生”、“地古”两词,表达了对古迹的关注,也是对越秀山周围事物的具体描写。
“松阴鹤睡,试凭长笛吹起。”末二句是说,松阴的老鹤,此时先已入睡,但游客却清兴未阑,试图吹着长笛,再把它们吹醒。
结拍两句,作为清游的余韵,词句亦极俊雅之致。鹤是喜听音乐的灵禽。马融《长笛赋》中,就有笛声可以“仰驷马而舞玄鹤”之句。何况月下吹笛,更是一种雅事,词人们以吹笛作为余兴,是可以理解的。在这清凉的境界中,充满悠悠长笛的音响,冲破深宵的沉寂。如此作结,可谓余韵深长。至于那老鹤是否惊醒,那是另外的事了。

附录:百字令
汪瑔
五月望夜偕叶兰台、杜仲容、季英登粤秀山看月
空山今古,问月明如许,百年能几?夜半犹来凌绝顶,吾辈清狂如是。城郭千家,楼台一片,都化空濛水。扶胥何处?海天风露无际。
相与茗椀分曹,蕉衫袒右,顿忘人间世。好事肯同河朔饮,但诩浮瓜沉李。叠磴云生,荒台地古,忽忽生凉意。松阴鹤睡,试凭长笛吹起。
作者简介
汪瑔(1828~1891)字玉泉,一字越人,号芙生,又号榖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监生。少随父游粤东,为人幕宾。清光绪初,刘坤一任两广总督,聘其主持洋务,留佐幕府十年。曾国荃继任总督,幕府之事,亦得其助力。无意仕进,以吟咏著述终其身。其诗称物芳而志弥洁,出辞婉而情弥深,有忧世之心而辞逊,有高世之概而气和。其词气体超洁,格调深稳,与叶衍兰、沈世良并称“粤东三家”。有《随山馆全集》。词集名《随山馆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