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龙吟·浮海还吴》赏析

(2024-10-21 13:19:39)
标签:

清词

黎庶蕃

水龙吟

浮海还吴

水龙吟·浮海还吴
黎庶蕃
天风万古浪浪,火轮一发三千里。无边巨浸,混茫远接,太虚元气。日月双跳,鱼龙万变,空中游戏。听舟人喜报,烟台又近,青一发,余天际。
浩瀚灵虚引睇,恣奇观、快逢新霁。蜃楼乍现,鲛宫半没,黑临无地。稊米一身,扶桑东望,渺焉如寄。问蓬莱何许?拟浮槎逝。
作者为贵州遵义人,曾官两淮盐运大使。词作于至北京述职南还期间。两淮为吴地,作者由天津乘海轮还任,故词题为“浮海还吴”。词写海上航行所见奇异景象,运笔清新高迈,情景交融,而又空灵含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天风万古浪浪,火轮一发三千里。”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天风浪浪,海水泱泱,从古以来,就是如此。在天风海涛中,火轮乘风破浪前进。
“浪浪”,平声叠字词,流不止貌。“一发三千里”,极言其速。两起句破空而来,气象不凡,深见雄浑之致,在前人词中,可谓得未曾有。
“无边巨浸,混茫远接,太虚元气。”接着三句是说,海水一望无边,雄涛大浪,汹涌起伏,浑浑茫茫,直与上天元气相接。
这三句,写海上奇特景象。如此“巨浸”,真有吞天浴日之势,比之江上行舟,诚有小巫见大巫之叹,不可同日而语。
“日月双跳,鱼龙万变,空中游戏。”这三句是说,日月分别按时从大海中涌出,水族的鱼龙就像在空中游戏一样,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那海上的神奇变化,尤足惊人。这种奇特的景象,也不是经常在陆地上的人,所可想象的。
“听舟人喜报,烟台又近,青一发,余天际。”上片歇拍四句是说,听到舟人报喜之声,说航船已经接近烟台了。纵目南天,青山如一缕人头上的发丝,隐隐约约地悬于天际。
“青一发”显然是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之“青山一发是中原”句。
下片承前,先写海上新霁之景。
“浩瀚灵虚引稊,恣奇观、快逢新霁。”换头三句是说,轮船已进入黄海浩瀚无边的海域,此时适逢新霁,眼前呈现一派奇观。
“蜃楼乍现,鲛宫半没,黑临无地。”这三句是说,海市蜃楼,突然出现,蛟龙居住的宫殿出现后刹那间归于消失,云气蒸腾,眼前复呈现出一片黑色。
这三句作具体的描绘。海市蜃楼,本是海上的奇景。“鲛宫”是传说中蛟龙所居住的宫殿。作者对于蜃楼幻境,可能是亲见,或许他认为这种幻景中的楼阁就是鲛宫。“黑临无地”,正是蜃楼消失后的景象,很准确地写出海上变化的无常。
“稊米一身,扶桑东望,渺焉如寄。”这三句是说,人生和大海相比,就像一粒稊米,非常渺小。东望扶桑,更有人生如寄之叹。
这三句写此行的感慨。“扶桑”是传说中的神木,相传“日出旸谷,拂于扶桑”,扶桑木的产地,在中国之东,因此称那里的国家,就叫扶桑。作者当时,现代地理知识已经为不少人知晓,估计作者也不会全然无知,仍称“扶桑”,不过表示海域很大,借发感叹而已。
“问蓬莱何许?安期枣熟,拟浮槎逝。”末三句是说,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究在何处?仙人安期生所食巨枣已经成熟,不妨带些枣子,乘那海上的浮槎,去看个究竟。
最后在饱览海上的神奇景象以后,不由地产生一种遐想,在结拍中,引用传说中的三个神话故事,并联成一义,把自己的思想,引向更远大更神秘的空间。“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长期以来,人们以蓬莱、方丈、瀛洲三岛,为海上神仙所居,这三山究在何处?古代的秦皇、汉武都曾寻找过这三山,但始终没有找到。“安期枣”,据史记《封禅书》载,方士李少君曾见海上仙人安期生,食巨枣如瓜,后来人们就称此枣为安期枣。“乘槎”,据张华《博物志》,说是天河通海,有人常见每年八月,海上有浮槎来,此人就乘槎直达天河,见到牛郎织女。这三个故事,都与大海有关,因此,作者把这三个故事连起来用。作者并不相信这类神话,所以在这三句中先用“问”字,后用“拟”字,语气并不肯定,用来结束全词,旨在对这次浮海南行,增添一些空灵的笔墨,对照前文,诗人读后,得有余不尽之趣。

附录:水龙吟·浮海还吴
黎庶蕃
天风万古浪浪,火轮一发三千里。无边巨浸,混茫远接,太虚元气。日月双跳,鱼龙万变,空中游戏,听舟人喜报,烟台又近,青一发,余天际。
浩瀚凌虚引睇,恣奇观、快逢新霁。蜃楼乍现,鲛宫半没,黑临无地。稊米一身,扶桑东望,渺焉如寄。问蓬莱何许?安期枣熟,拟浮槎逝。
作者简介
黎庶蕃(1829~1886)字晋甫,号椒园。贵州遵义人。清咸丰十二年(1852)举人。贵州苗民起事,于其乡办团练御之。叙功得后选知州,未补官。其弟黎庶昌入曾国藩幕,随之往。官两淮盐运大使,候补扬州。旋卒。从表兄郑珍学诗,所作风骨遒上,体格竣整,跌宕昭彰,言之有物,近宋之陆游、清之查慎行。亦工词,苍凉凝重,为黔南巨擘。有《椒园诗钞》。词集名《雪鸿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