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登金山塔院》赏析
(2024-10-01 18:31:14)
标签:
清词谢章铤长亭怨慢登金山塔院 |
长亭怨慢·登金山塔院
谢章铤
算三度、鸥边拚酒。一月垂天,万山窥牖。看剑哀歌,当年此际、同吾友。而今往矣,空折得、离亭柳。柳已绿成荫,欲齐上、江楼能否?
回首。那冯夷起舞,睒睒双目如斗,腥臊海气,莫染却、蓬莱八九。问谁是、占住鳌头?真辜负、屠龙妙手。何日快澄清?烂醉骑鲸走。
这是一首故地重游、怀友抒情之作。词人以前曾到过金山禅诗。今番重游,故人不能重聚,世事沧桑,感慨良多。
“算三度、鸥边拚酒。一月垂天,万山窥牖。”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算来三度与友远离尘嚣,闲居饮酒。窗外月光皎洁,群山在塔园周围,离得很近,有如来窗前窥视。
起句不言曾游之人与事,而从三度与友闲居饮酒写起,意趣超然。“鸥边”指远离尘嚣。古诗中咏鸥鸟、鸥鹭颇多,其意象往往同隐逸闲适的情趣相连。本篇也是如此。词人忆及塔院旧游,未必真有鸥鸟在侧,只是借此意象以表达当年情事。并以“拚酒”言其尽兴之状。“一月”两句写当年饮酒时窗外的景色。词人用“窥牖”两字将群山写成动态的意象,写成有意志、有行动之物。
“看剑哀歌,当年此际、同吾友。”这三句是说,当年此时,我和友人一起饮酒,情之所至,看剑哀歌。
“看剑”三句为倒装句式。“看剑”是壮怀激烈之举,辛弃疾《破阵子》有“醉里挑灯看剑”之句,抒发报国无门之慨。
“而今往矣,空折得、离亭柳。”这三句是说,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只是空自折得,离亭边的柳枝。
笔锋一转,叹惋“拚酒”已成往事,再度聚首又难以预期。
“柳已绿成荫,欲齐上、江楼能否?”上片歇拍二句是说,柳树已经绿树成荫,欲再次一起上江楼饮酒能做到吗?
他徒唤奈何地问道。在这样的词句中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无助的心情,表现出对故友重逢,一吐心曲的强烈愿望。
下片大量地运用神话传说和典故以抒怀。
“回首。那冯夷起舞,睒睒双眸如斗。”换头三句是说,回顾头看,水神正在慷慨起舞,眨巴着斗大的双眸。
“冯夷”是传说中的河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领海若舞冯夷。”“冯夷起舞”借神话中的水神以言慷慨悲歌之举,“睒睒双眸如斗”正是表现出其内心的不平与起而抗争的精神。睒睒,眼眨巴貌。词人生活于清代后期的咸丰、同治、光绪朝,列强入侵,国家多事,爱国志士多有救国图强之举。在“冯夷起舞”的意象中似乎表现出词人对这些爱国志士的仰慕之情。
“腥臊海气,莫染却、蓬莱八九。”这二句是说,腥臊的海气,不要玷污蓬莱等神仙居住之地。
“腥臊海气”比喻列强。这里以轻蔑的态度言之。“蓬莱”为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列子》记载渤海以东大海中有仙山方壶、瀛洲、岱舆、蓬莱等,这里的“八九”是约略言之,且以押韵。蓬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神仙,也代表高洁。此人责令腥臊的海气不要玷污蓬莱,表达出对列强的谴责。
“问谁是、占住鳌头?真辜负、屠龙妙手。”这二句是说,问谁是占住高位要职?真是辜负了安邦定国之才的志士良臣。
上句是对尸位素餐之掌权柄者排斥压制卓荦英才的谴责。俗语中状元为占鳌头,此处引申为占住高位要职。“屠龙妙手”,语出《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技巧。”词人慨叹有安邦定国之才的志士良臣,欲有所报效于国家,却不被重用,故曰“真辜负”。
“何日快澄清?烂醉骑鲸西走。”结拍是说,何时能重振朝纲,那时他一定乘兴喝个酩酊大醉,像传说中李白骑鲸那样带着一片豪气溯江西上。
“澄清”,谓肃清混乱场面,《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骑鲸”。早在汉扬雄《羽猎赋》中就有“乘巨鳞,骑京(鲸)鱼”之句。唐时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溺死浔阳,后人多以为之表现潇洒豪放个性的典故,但诗人们一般都说骑鲸升天,如“骑鲸踏破赤城霞”(耶律楚才《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或说骑鲸跨海,如陆游《长歌行》“醉人东海骑长鲸”。此云“骑鲸西走”,则是寄望澄清代表列强侵略势力的“腥臊海气”后,能畅游祖国大好河山,言“西走”,与词题“金山”有关,是说由海入江溯流而上。
附录:长亭怨慢·登金山塔院
谢章铤
算三度、鸥边拚酒。一月垂天,万山窥牖。看剑哀歌,当年此际、同吾友。而今往矣,空折得、离亭柳。柳已绿成荫,欲齐上、江楼能否?
回首。那冯夷起舞,睒睒双眸如斗。腥臊海气,莫染却、蓬莱八九。问谁是、占住鳌头?真辜负、屠龙妙手。何日快澄清?烂醉骑鲸西走。
作者简介
谢章铤(1820~1903)字枚如,晚号药阶退叟。福建长乐人。清光绪三年(1877)进士,以年老不得用。主同州、丰登书院讲席。陈宝琛任江西学政,聘为漳州、白鹿洞书院山长。以荐补内阁中书。归里主讲致用书院。门下弟子甚多。工诗古文辞,诗雄深郁律,每抒抑寒磊落之气,文不为桐城文派所囿。尤工词,扬辛弃疾、刘过之余波,多振奇独造语。尝在闽中开聚红榭词社,风雅擅一时之胜。有《赌棋山庄集》、《赌棋山庄词话》。词集名《酒边词》。
前一篇:《玲珑四犯·军中夜闻琵琶》赏析
后一篇:《金缕曲·花信匆匆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