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093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玲珑四犯·军中夜闻琵琶》赏析

(2024-09-30 18:05:10)
标签:

清词

周闲

玲珑四犯

军中夜闻琵琶

玲珑四犯·军中夜闻琵琶
周闲
霜垒天寒,渐夜半、西风吹递弦索。戍壁灯昏,谁抱凤槽愁酌?无限翠咽红鸣,是壮士、感耶漂泊?敢美人、伤也沦落!繁响变声齐作。
几回推枕搴重幕,听玲珑、旅情凄恶。堪怜客里闻歌,泪弹满、兰襟薄。应比倚酒画楼,按入破、更添凄越。况月明无赖,搀数点、城头角。
这是一首慷慨悲凉的军中乐歌。
上片写夜闻琵琶色所思所感。起手四句,渲染环境气氛。
“霜垒天寒,渐夜半、西风吹递弦索。”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旷寒夜遽闻琵琶之声起于军营,可谓惊心动魄。
首句虽以平声字居多,但“霜”、“寒”二字,透出萧杀凄凉的气氛;第二句以仄声振起,寓激昂情怀,两句一抑一扬,成顿挫之势,婉曲抒情。
“戍壁灯昏,谁抱凤槽愁酌?”三四句是说,在这灯火昏暗的军营之中,是谁抱着琵琶借酒浇愁。
弹者无心,听者有意,“愁”字下得非常及时。“凤槽”,琵琶的美称。这里“弦索”二字,点明琵琶,“戍壁灯昏”四字,将“军中”、“夜闻”时间、地点二件,依次逗出。四句词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交待题面。其中,“愁酌”一词拟弹奏者心态,以弦里情思,喻酒中至味,通感见意,尤显新警动人。
“无限翠咽红鸣,是壮士、感耶漂泊?”这二句是说,无限各种各样嘈嘈切切的琵琶声,联想到壮士漂泊?
“敢美人、伤也沦落!繁响变声齐作。”上片结二句是说,又使人联想到美人沦落!繁响、变声的琵琶声一齐响起。
词人用一问句将闻琵琶者的感受铺展开来。那嘈嘈切切的琵琶声,时似铁骑突出,又似幽咽泉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词人联想到壮士漂泊、美人沦落。此处“敢”为副词,是大概、莫非的意思,与“是”字对举,前后映带,彼此呼应,紧扣“谁”字而发。词人巧于剪裁,先将听者的感受写出,夺人眼目,最后作“繁响变声”的交待,轻者自轻,重者自重,出语婉转,加重了审美直观感受,增强了表达效果。而且“翠”、“红”两字,以浓重的色彩拟“繁响”、“变声”的琵琶,借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且与“壮士”、“美人”密相吻合,显得新警动人,深耐咀嚼。
声无哀乐,休戚只在听者心中。壮士漂泊、美人沦落,皆十分失意之事,以此为喻,足见词人别样怀抱。
下片驰笔纵情,写琵琶声激起的词人怀抱。
“几回推枕搴重幕,听玲珑、旅情险恶。”过片二句是说,急切而凄咽的琵琶声,搅得人难以入眠,几次三番推枕起床,掀开重重军幕,聆听那充满柔情的琵琶声,那清脆玲珑的繁响变声,渐次凝聚于“旅情”的凄凉与困倦上。
考其生平,词人正当血气方刚壮志凌云之年,却因家道中落,只能以游幕为生计,不得一展胸中抱负,因而此词言在琵琶声中独得“旅情凄恶”之意,应该是有身世之感寄寓其中的。
“堪怜客里闻歌,泪弹满、兰襟薄。”这二句是说,值得可怜的是客里闻歌,泪满衣襟,见旅情凄苦之悲。
“应比倚酒画楼,按入破、更添凄越。”这二句是说,画楼独倚被酒,耳闻入破之声,更有英雄末路之慨。
“入破”,唐宋大曲的专用语,大曲三大段的最后一大段破的第一遍,宋张端义《贵耳集》:“天宝后,曲遍繁声,皆名人破。破者,破碎之义也。”后借指乐声骤变为繁碎之音。“入破”,其特点是音节迫促,词情激昂。高楼之上,卖醉之人,闻听繁声碎拍之曲,其凄越之怀,可想而知。可词人却以为,这军中琵琶之声,其凄凉、悲怨、愁苦,与之相比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况月明无赖,搀数点、城头角。”末二句是说,何况可爱的明月,将繁声碎拍的琵琶乐声,悬挂在城头一角之上。
末尾再翻进一层,将繁声碎拍的琵琶乐,置于清角吹寒、城头斜月的凄清背景之下,于“凄越”之上,更涂一层愁苦色彩。这里,词人通过“堪”、“应”、“况”三个虚词的应用,将客里弹泪、高楼倚酒、城头斜月三幅图画先后相叠,层层推进,极力渲染凄清悲凉之情,增强了表达效果。

附录:玲珑四犯·军中夜闻琵琶
周闲
霜垒天寒,渐夜半、西风吹递弦索。戍壁灯昏,谁抱凤槽愁酌?无限翠咽红鸣,是壮士、感耶漂泊?敢美人、伤也沦落!繁响变声齐作。
几回推枕搴重幕,听玲珑、旅情凄恶。堪怜客里闻歌,泪弹满、兰襟薄。应比倚酒画楼,按入破、更添凄越。况月明无赖,搀数点、城头角。
作者简介
周闲(1820~1875)字小园,号存伯,又号范湖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早年游浙东,为人幕宾。鸦片战争起,战守文书,悉出其手。道光末游食楚北,复回苏州佐戎幕。以军功赏六品衔,授新阳知县。与上官不合,乞归。隐于吴市。工诗古文辞,擅书艺绘事。尤精于词,不染世俗软媚之习,奇情壮采,动人心魄,多堪为词史之佳作。有《范湖草堂遗集》,词在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