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阳台·柳发霜髡》赏析

(2024-09-29 13:48:41)
标签:

清词

边浴礼

高阳台

咏秋

高阳台
边浴礼
柳发霜髡,苔衣雨坼,夕阳红上古城。风翦云罗,昨宵偷放新晴。秋光不管人肠断,断肠人、翻爱秋清。小银塘,凋了残荷,荒了枯萍。
僧楼半角苍烟织,记香迷稚蝶,絮搅雏莺。一夜凉飔,阴阴换作虫声。临流悄向沙鸥说,算萧骚、谁更如卿?怅归途,枫叶芦花,无限飘零。
边袖石为词,于“秋”情有独钟。打开其《空青馆词》,咏秋的词章在在皆是。小题点明“秋”字者,即有《霜叶飞·秋林》、《琐窗寒·秋烟》、《翠楼吟·秋蝉》、《月华清·秋虫》等。他是深谙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之真意的,悲秋是他擅长的题材。这首叙写羁旅归愁的《高阳台》词,虽未以小题特意标出秋意,却是咏秋言悲的佳作。
“柳发霜髡,苔衣雨坼,夕阳红上孤城。”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残阳如血,染红了孤城的垣墙。连日霜打雨袭,柳叶落尽,苔藓龟裂,一派颓败景象。
开篇展现黄昏独上孤城时所见的景色。寻常秋景,在词人笔下,显得灵动而富情致。不称“柳叶”,而称“柳发”;不说霜打叶落,而说严霜剃尽了柳树的头发。不称苔藓,而称“苔衣”;不说雨淋苔裂,而说寒雨撕裂了苔藓的衣裳。不说夕阳照红了孤城,而说夕阳的红光爬上了城垣。诗意的想象极大地丰富了词境的表现。一个“孤”字,一笔两到,既写明城孤,又暗写人“孤”,词人心境的孤寂尽在不言之中。
“风翦云罗,昨宵偷放新晴。”接着二句是说,昨夜秋风扫尽阴霾,才有了今日晴空的清朗。
这两句逆挽一笔,交代秋晴乍临的出人意料。不言阴云,而言“云罗”,突出了阴云如罗网般密布;不说风吹云散,而说秋风剪破如网的阴霾。不说天晴的出乎意料,而说天公“偷放”秋晴。同样以拟人手法,增加了词中兴味。
“秋光不管人肠断,断肠人、翻爱秋清。”这二句是说,秋光放晴,秋光中的词人却愁肠欲断,但明净的秋光毕竟给他带来清新的感觉,这倒使他反而喜欢起秋光来了。由秋光逗出秋情。“翻”,反而。“人肠断”、“断肠人”,回环往复,融回文、顶针修辞手法为一体,造语精妙别致,愈见深婉悲切。“不管”两字,写得秋光富有人的情思,它是无情的,不管愁人肠断。“翻爱”两字,写出词人的心境,尽管“肠断”,却仍喜爱“秋清”:爱天宇的清朗、气息的清新和景色清丽。
“小银塘,凋了残荷,荒了枯萍。”上片歇拍三句是说,连连霜侵雨袭,残败的荷花凋尽了,枯萎的萍草消失了,池塘显得更加清澄宜人。
词人拈出眼前池塘的一则荷凋萍荒的小景,补足“翻爱”和“秋清”意。银塘,形容池塘的清澈明净。苏轼于荷尽时窥见一年的好景(其《赠刘景文》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词人于荷凋萍荒时感悟秋的清新,妙能化腐朽为神奇,可谓异曲同工。“凋了残荷,荒了枯萍”两句,唱叹有致,直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的风韵。
“僧楼半角苍烟织,记香迷稚蝶,絮搅雏莺。”换头三句是说,远处茫茫烟霭遮掩了寺院的一隅。那里,曾经花香飘逸,迷得小蝴蝶久久萦绕;曾经柳絮飞舞,搅得小黄莺时时追逐。
截取僧楼景观的变化,呈示秋意的骤降。“僧楼”,即寺院楼屋。
“一夜凉飔,阴阴换作虫声。”这二句是说,一夜凉风骤起,这一切都消逝殆尽,花柳莺蝶换成了秋虫,隐隐传来声声鸣叫。
“凉飔”,秋日的凉风。“阴阴”,犹隐隐。词人于秋日的虫声颇有感慨。眼中僧楼苍烟,心中花柳莺蝶,耳中阴阴虫声,不言愁,其愁自现。
“临流悄向沙鸥说,算萧骚、谁更如卿?”这三句是说,来到溪流边,悄悄地对沙鸥说:要说萧瑟凄凉,谁还比得上你呢?
引沙鸥为同调,抒写羁旅归愁。杜甫《旅夜书怀》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词人正以沙鸥自况,不无揶揄地自我解嘲。此情此境,可与辛弃疾“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相媲美,但一样的风趣,却折射出词人不同的性情与格调。
“怅归途,枫叶芦花,无限飘零。”末三句是说,怅望归途,枫叶荻花秋瑟瑟,心中无限飘零。
结末以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抒发归愁,揭示心中惆怅,语有尽而意无穷。

附录:高阳台
边浴礼
柳发霜髡,苔衣雨坼,夕阳红上孤城。风翦云罗,昨宵偷放新晴。秋光不管人肠断,断肠人、翻爱清秋。小银塘,凋了残荷,荒了枯萍。
僧楼半角苍烟织,记香迷稚蝶,絮搅雏莺。一夜凉飔,阴阴换作虫声。临流悄向沙鸥说,算萧骚、谁更如卿?怅归途,枫叶芦花,无限飘零。
作者简介
边浴礼(1820~1861)字夔友,号袖石。直隶任丘(今属河北)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编修。历官吏科给事中、归德知府、汝光道、河南布政史。有经世之才而喜为诗词。少有“畿南才子”之目。与王柏心同游陶樑之幕,并称“燕楚两奇士”。中经世变,所为诗慷慨淋漓,直欲摩老杜之垒。亦著词名,所作刻意南宋,清雅明秀,温婉莹润。有《健修堂诗集》。词集名《空青馆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