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赏析

(2024-09-04 18:46:17)
标签:

清词

蒋春霖

卜算子

惜春

送春

卜算子
蒋春霖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这是一首惜春、送春词。在诗词中,惜春、送春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从这一题材本身运思抒怀,一些作品每因韶华易逝而感到留春无计,因春去无迹而感到寻春无处。白居易《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欧阳修《蝶恋花》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如晦《卜算子·送春》词“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词“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表达的都是留春无计的怅恨。蒋春霖的这首词则综合运用惜春、送春作品中习见的意象、境界、表达方式,而写得更深、更曲,翻出新意。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这首词上片前二句是说,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
“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上片后二句是说,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
词的上片,前两句写春归后的凄凉景象,后两句则回答了“春归何处”的疑问。作者以心中想念的“燕子”和眼前望见的“小院”、“阑干”、“阴雨”、“落华”组成春已归去的词境,托出黯淡哀怨的词情。这里写燕子是给人以空虚失落之感的“不曾来”的燕子;写雨,是给人以压抑沉重之感的小院中的“阴阴雨”;写落花,不是尚在空中飘舞之飞花,是使人倍感凄凉的被风吹聚到栏杆一角的早已萎落在地之花,而这一堆落花,在作者心目中竟是“春归处”。刘铉《蝶恋花·送春》词中“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两句,似已指出春归之处,实则只说春是沿着花落之路而归去的;这“阑干”两句则把落花聚集之处看作春的最后归宿,看作春的埋葬之处,从而进一步、深一层地揭示了春之悲剧。广而言之,岂止春光之易逝如此、春归之可悲如此,世上一切美好事物也往往迅即消失,转眼成空,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说,“大多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人间憾事。这两句词实有其人事的象征意义,有其深广的哲理内涵。
在词的下片中,作者把自我的身世之恨与春的悲剧下场融合为一。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下片前二句是说,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
前两句写告别“东风”的悲苦之怀,系心“飞絮”的眷恋之意。而对“东风”、对“飞絮”之如此情深者,究竟是归去之春的心,还是送春之人的情?这在作者的笔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下片后二句是说,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
末两句用杨花入水化成浮萍的传说,把词意、词情转进一层。词是送春,写春之归去,但作者并不写到春去而至,更从春的今生写到春的来生,再从化身写到化身的化身,从来生写到来生的来生,以见春的身世之倍加可怜、春的命运之倍加可哀。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三生命运,使辞别人间的春魂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纵然作者在词的结拍处希冀其“莫向天涯去”,而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结局。
无论是一个多么常见的题材,只要作者融入了真我,注入了深情,自有其强烈的感染力。

附录:卜算子
蒋春霖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释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此调始于苏轼。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阴阴:形容阴暗的样子。

阑(lán)干:栏杆。

落华:即落花。

弹泪:掉泪,流着眼泪。

东风:春风。这里借指春天。

飞絮(xù):飞舞的柳絮。

化了浮萍(fú píng):古人以为柳絮落水化为浮萍。

莫:不如。

作者简介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少侍父荆门直隶州知州任所。父殁,奉母至京师。应科举不售,弃去,就两淮盐官。任东台分使富安场大使。丁内艰去官,僦居东台圣寿寺水云楼。后移家泰州。同治七年(1868冬),偕姬人黄婉君赴衢州访友,道经吴江暴卒。少工诗,格高调逸,时有“乳虎”之目。中年起专意于词,婉约深至,时造虚浑,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深得南宋之妙,论者或以之与纳兰性德、项廷纪并举为清词三鼎足。有《水云楼诗剩稿》。词集名《水云楼词》。今人辑有《水云楼诗词辑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