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霓裳中序第一·故苑》赏析

(2024-08-01 18:06:18)
标签:

清词

姚燮

霓裳中序第一

故苑

霓裳中序第一·故苑
姚燮
江山易换局,昔苑今栖樵与牧。多少椒丹蕙绿,叹复道沉虹,香斜埋玉。觚棱一握,尽上摇、天半凉旭。无回辇,草深花谢,那忍问前躅?
乔木,荒鸦来宿。便掖殿、只游麋鹿。当年旄骑卫毂,想禁御秋拦,壶街春束。才人遭乱逐,苦卖唱、内家旧曲。陵台树,杜鹃哀魄,夜望紫烟哭。
这首《续疏影楼词》中的咏“故苑”词,是其代表作之一,反映的是英法联军入寇北京,圆明园被毁的惨景。
“江山易换局,昔苑今栖樵与牧。”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世事变换,昔日的皇家园林成了今天樵夫和牧者的栖息之地。
词的一开头即点明题意,沉重的历史感有如高山坠石,破空而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词人这里并没有用“铜驼荆棘”、“金谷春草”等怀古词常见的典故,而是通过对照,实写眼前之景,有着浓郁的历史兴亡感。
以下即紧扣题意,铺叙形容“故苑”的兴亡。
“多少椒丹蕙绿,叹复道沉虹,香斜埋玉。”接着三句是说,多少红色的花椒绿色的蕙兰,可叹楼阁之间架空的天桥已不复存在,斜斜的香径上埋着玉树。
圆明园本是清宫廷避暑游览的胜地,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经乾隆至道光年间继续营建,历时一百五十多年,耗费白银约二亿两。园地周围广达二十余里,半水半陆。园内建筑仿效国内和西洋名园,各具特色,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院内珍藏文物也被掳掠一空。词用“椒丹蕙绿”,以简驭繁,简括昔日“古苑”的繁华,而以一“叹”字领起今日“古苑”的荒凉。“复道”是楼阁之间架空的有上下两重的通道,俗称天桥,其形状有如长虹卧波。“埋玉”,埋玉树的简称,语出《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杨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本指人才的埋没,这里和“香斜”并用,可以理解为喻指美好事物的毁灭。
“觚棱一握,尽上摇、天半凉旭。”这二句是说,宫阙只剩下断壁残垣,往上看,尽是秋季初出的日光。
因为废园的空旷,所以词人远望会产生“觚棱一握,尽上摇、天半凉旭”的错觉,这与孟浩然“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朱敦儒“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念奴娇》)的描写是同一道理。“觚棱”,宫阙上转角处成方棱的屋脊,借指宫阙;“凉旭”,秋季初出的日光。
“无回辇,草深花谢,那忍问前躅?”这三句是说,帝辇不再回到,这草深花谢之地,哪里能忍心去问帝王的前踪?
经过一番铺叙形容之后,对帝辇不回此草深花谢之地,词人终于以一句充满悲凉之意的“那忍问前躅”的深沉感喟收束上片。“前躅”,前踪,故踪。
下片仍然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兴亡之感。感慨渐深,悲凉之气也更加浓郁。
“乔木,荒鸦来宿。便掖殿、只游麋鹿。”换头三句是说,园中的乔木上,乌鸦来寄宿,便殿上麋鹿游荡。
这三句,回护上片“昔苑今栖樵与牧”,显得沉痛异常。“便掖殿”,宫中旁殿,贵妃所居,此指圆明园中的便殿。“乔木”让人想起姜夔《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黍离之悲,“麋鹿”又让人联想到吴王与伍子胥的典故。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劝谏吴王说:“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灭吴,豕鹿游于姑苏之台,荆榛蔓于宫殿。”词人运用这些典故将兴亡之悲层层铺染。
“当年旄骑卫毂,想禁御秋拦,壶街春束。”这三句是说,当年举着旌旄的骑士与担负警卫的车驾,仪仗花美,守卫森严,帝王妃嫔们薄衫春束,宴游终日。
“当年”以下句转忆昔日皇家威仪。每当春暖花开之日,圆明园就格外热闹。到处是一派繁华升平景象。词人极写当年盛景,更反衬出今日的荒凉。
“才人遭乱逐,苦卖唱、内家旧曲。”这二句是说,宫中的才人们遭到了驱逐,在外面卖唱宫廷中的旧曲。
这两句用南朝陈叔宝遗事。陈叔宝与宠臣作《玉树后庭花》曲,其音轻靡香艳,后国亡,此曲随宫人传唱民间,引发了历代许多文人的无数悲吟,如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宋王安石“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姚燮此句与杜牧等人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陵台树,杜鹃哀魄,夜望紫烟哭。”末三句是说,陵台树上,杜鹃啼血,夜望紫禁城上的云气哭泣。
结拍用杜宇亡后化为子规的典故,深寄悲愤之情。

附录:霓裳中序第一·故苑
姚燮
江山易换句,昔苑今栖樵与牧。多少椒丹蕙绿,叹复道沉虹,香斜埋玉。觚棱一握,尽上摇、天半凉旭。无回辇,草深花谢,那忍问前躅?
乔木,荒鸦来宿。便掖殿、只游麋鹿。当年旄骑为毂,想禁御秋拦,壶街春束。才人遭乱逐,苦卖唱、内家旧曲。陵台树,杜鹃哀魄,夜望紫烟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