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花子·小院深深数折阑》赏析

(2024-07-23 18:26:05)
标签:

清词

汪士铎

山花子

闺怨词

山花子
汪士铎
小院深深数折阑,绣帘匝地怯春寒。帘外杏花飞已尽,不曾看。
烛泪堆时人语寂,剪刀停处漏声残。欲去欲留无限意,梦中难。
这是一首闺怨词。平心而论,此类题材很难写好。只因历史上写闺怨者甚多,若不能翻出新意,跳出俗套,便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差使。但汪梅村却巧借古人诗旨,上片翻欧阳修《蝶恋花》语,下片师李商隐《夜雨寄北》意,写得轻灵缠绵,新境迭出。
词的上片写思妇在深闺中有意的自我幽闭心态。
“小院深深数折阑,绣帘匝地怯春寒。”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深深的小院中层层雕栏曲折,绣帘垂地仍然害怕春天的寒冷。
“小院深深数折阑”化用欧词中“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见出闺阁之深曲,也为全词典定了愁怨格调。“庭院”改为“小院”,颇有用意。这是因为这里的“深”实指庭院的幽静空寂,并非仅在空间大小上的措辞。“绣帘匝地”与欧词中“帘幕重无数”又相类,但“怯春寒”显示了怨妇孱弱心境。春寒固然料峭,却尚不至于使人心生怯意,若非别有寄托,当不如此。
“帘外杏花飞已尽,不忍看。”三四句是说,帘外漫天的杏花已经飞尽,不忍卒睹。
欧词中“楼高不见章台路”表明思妇正凭栏远眺,颇有些无奈之意。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写思妇早知凭栏之苦,索性闺阁紧闭,任漫天杏花飞尽,只是不觑不闻。从杏花飞尽来看,春实不寒,“怯”乃心怯无疑,的确另有所想,那便是主人公唯恐绵绵思绪在这春意朦胧中更趋强烈,徒受其折磨。这种写法,有愈转愈深之妙,似更见思妇的痛苦。另外,换一角度看,思妇对春景唯恐避之不速,但对春意的变迁却又了解得清清楚楚,何时花开,何时花尽,几时逃过其“不甚看”的眼睛?这种有意识的自我封闭正是多受春情之苦后的反拨。以闭目塞听企盼避开春愁,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自欺行为,而自欺行为的昭现的恰是内心深处不愿触及的深痛。
果然,词的下片转入夜阑人定时分,那终究排解不开的愁绪在暗夜中又加倍袭来。
“烛泪堆时人语寂,剪刀停处漏声残。”下片前二句是说,竹泪堆叠,闺中的少妇独守青灯,停下剪灯花,因为已到深夜。
女主人公已是怔怔地守着红烛有些时候了。小心地从飞花上避开的目光此时却又长久地定在跳跃的烛光上,白昼的自我幽闭心态在子夜时分彻底地打开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便是这解不开的真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写的是夫妻共话,相依相偎。作者在此处巧妙地借李诗中的温馨诗句,描摹思妇的怨痴情态。同样的情景,只因少了一人,便从极温馨变为极酸苦,点化得出人意表却又恰到好处。
“欲去欲留无限意,梦中难。”结尾二句是说,真可谓去留两相难,甚至梦中也难以割舍。
结尾两句,是全词的交代。夜以继日的思念使少妇饱受怀人之苦,萧郎却依然渺然难即。思之无益,欲休还思,总也扯不断这恼人的情丝,可见其情之真、之苦。
词从白昼写到深夜,又从深夜写至梦中,怀人之情绵绵不断,颇动人心旌。或许,只有自由自在的梦境里,女主人公可以得偿心愿。

附录:山花子
汪士铎
小院深深数折阑,绣帘匝地怯春寒。帘外杏花飞已尽,不曾看。
烛泪堆时人语寂,剪刀停处漏声残。欲去欲留无限意,梦中难。
作者简介
汪士铎(1804~1889)字振庵,号梅村,又号晋侯、芝生、悔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晚授国子监助教衔。通经术,从胡培翚游,与杨大堉同精三《礼》,并称“汪杨”。又深于舆地之学,治《水经注》有得。太平军破南京,避居皖南绩溪。胡林翼延之入幕。后重回南京,专意著述。其诗妥帖排奡,择言尤雅,几于无一字无来历。亦工词,婉丽窈曲。有《汪梅村先生集》。词集名《悔翁诗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