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香子·长夜迢迢》赏析

(2024-07-16 18:47:39)
标签:

清词

吴藻

行香子

闺秀词

行香子·长夜迢迢
吴藻
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茶温烟冷、炉暗香销。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
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衾、睡也无聊。凄凉境况,齐作今宵。有漏声沉,铃声苦,雁声高。
清代闺秀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吴藻是道光、咸丰年间杭州的才女子,她自幼喜爱文学艺术,能诗善词,亦工绘事,又曾作《乔影》剧,名动大江南北。可惜才高命薄,父亲是商人,将她嫁给同里富商黄某,终生郁郁寡欢。三十岁后,丈夫去世,她移居南湖,古城野水,与世隔绝,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人为伤心才学佛”,吴藻亦伤心人也,伤心人作伤心词,词中自然非愁不言,唯愁是言了。清赵庆熺为吴藻《花帘词》题序云:“花帘主人工愁者也,花帘主人之词善写愁者也。”这首词写闺愁,共十六句六十六字,可谓字字句句离不开一个愁字,又怎一个“愁字”儿了得!
词的上片铺写孤独凄凉的愁境,分三个层次。
“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长夜漫漫,落叶萧萧,纸窗不时瑟瑟作响。
开头三句是第一个层次,写秋夜的漫长,以落叶的飘零和秋风的萧瑟为背景。“迢迢”言长,山长、水长、路长,都比不上长夜之长,长夜漫漫,无有尽头。落叶本是室外之景,主人公身在闺房,并非目睹,而是耳闻。“萧萧”二字既像其声,又状其形。秋风是无形的气象,纸窗作响,用一个“敲”字落实,便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茶温烟冷,炉暗香销。”接着二句是说,茶是温的,烟已熄灭,香炉暗淡,香气已销。
第二个层次,正面描写室内之景:“茶”、“烟”、“炉”、“香”,简单的陈设表明生活的孤苦;“温”、“冷”、“暗”、“销”,以冷色写凄景,并暗示时间在缓慢地推移,进一步突出夜之漫长。
“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上片歇拍三句是说,室外小庭空寂,室内双门紧闭,这一切都在在昏暗晃动的灯影下。
第三个层次总写空闺独居孤眠不成之况,用一个“正”字领起下面三个排比句,令人倍感寂寞,倍觉凄楚。
下片抒写孤独凄凉的愁绪,也分三个层次。
“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衾、睡也无聊。”换头三句是说,愁思难以抛弃,好梦也难以招来,拥着寒冷的被子就是睡觉也无聊。
打头即是一个“愁”字,三句纯用口语,愁、梦、睡,概括了长夜不眠的全部活动,其中“愁”是核心。
“凄凉境况,齐作今宵。”这二句是说凄凉的境况,在今宵一齐出现。
第二个层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至此,全词似已结束,其实不然,精彩还在下文。
“有漏声沉,铃声苦,雁声高。”末三句是说,有漏声沉沉,铃声凄苦,雁声在高空哀鸣。
最后一个层次,以“有”字领起,又是三个排比句。“漏”指古代滴水计时的漏壶,“漏声沉”,表明夜已深。“铃”指屋檐角下的风铃,风吹铃动,惊醒残梦,敲碎愁人之心。雁是候鸟,每到秋季,自北归南,鸣声凄哀,催人泪下。漏声、铃声、雁声,声声在耳,好一篇《秋声赋》尽在词人笔下。

附录:行香子
吴藻
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茶温烟冷,炉暗香销。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
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衾、睡也无聊。凄凉境况,齐作今宵。有漏声沉,铃声苦,雁声高。
作者简介
吴藻(1799~1862)字蘋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邑商人黄氏室。幼聪慧好学,既长,娴音律,善鼓琴,精绘事,工吟咏。婚后无聊,恒郁郁不欢,益以诗词自遣。为陈文述女弟子,诗笔超妙绝尘。尤善倚声,名噪大江南北。论者谓其诗以博雅胜,与徐灿之以深稳胜、顾春之以高旷胜并美词坛,为清代闺秀三大家。所作豪俊敏妙,兼而有之。有《花帘书屋诗》、杂剧《乔影》。词集名《花帘词》、《香南雪北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