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赏析

(2024-06-01 13:46:21)
标签:

清词

龚自珍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园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鸦片战争前夕,国家内忧外患均以隐约可见,而朝廷上依然文恬武嬉、群小播弄,全不识大厦将倾。作者当此局面,殷忧耿耿,触目皆愁。于是,一次寻常的“过人家废园”,在他的目中也会产生出别一番滋味。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尽管废园之中,一丛丛的野草在春天里生机盎然,却也不能把春光留住,那野藤荆棘侵占了路径,妨碍着行人的步履。
起句即是一声深沉痛切的浩叹。此时正是残春,“春芜”,即众芳芜秽、残红狼藉;“漠漠”,密布之状。这座废园,此时已是残花败草密密匝匝、遍地都是,显示着春天已将逝去,决然不会留住。这一句,是对废园总体氛围的描绘,自然,毋庸多解释,它也是对残破不堪的大清帝国的象征性描绘;废园的“春不住”,正是这个古老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怀着这份苍凉、抑郁,作者步入废园时,他所注目的,自然是触动他心境的东西。首先是那可恶的藤刺,一根根延伸到当路,钩着牵着作者的衣袖,不放他畅快行走,恰似作者胸怀济世之志,却被达官贵人处处掣肘,将他抑于下僚,不容他畅所欲言。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接着二句是说,不懂的性情的柳絮偏偏在随风起舞,密集地、轻轻地拂落在人们的脸面上。
接着是那些可厌的飞絮,他们本是“无情之物”(“无情”为佛教语,指草木竹石之类,区别于人和鸟兽动物的“有情”),无知无识,全无肝肠,却自以为“解舞”(懂得舞蹈),在空中蹁跹不已,得意洋洋。这些飞絮,又恰是满朝的碌碌百官,燕雀巢堂,还以为天下太平,他们个个目光如鼠,成天只知雍容揖让、歌舞美酒、瞒上欺下、蝇营狗苟,还欣欣然自以为得计。不但如此,这种飞絮还多得很,“濛濛”一片,“扑面”可遇,着实可厌。国家靠的是这班人,还有何指望!
“绣园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换头二句是说,谁是这华美宽大庭院的主人?一朵孤单明艳的鲜花正在墙角里盛开。
换头“绣园深沉谁是主”,点醒题中“废园”二字,亦总括了上片的春芜、藤刺、飞絮产生之故,乃是这废弃的锦绣院落无人主理。一声“谁是主”的沉重疑问,亦是对古老帝国暮气沉沉、无人出声疾呼、无人领头革新的浩叹。紧接着,作者在一派衰败之中,忽然眼睛一亮,看到了一朵仍在艳丽开放的鲜花,它在漠漠春芜、濛濛飞絮之中,显得是如此的明艳夺目,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然而,此花虽明,却只是孤花一朵,又冷落于墙角,于是,一瞬间的兴奋,随即又化作哀婉的自伤。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末二句是说,可不要怨无人来折取,因为它开在春暮,可真不是时候啊!
词至最后,一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凄凉,作者已不想掩饰了,读之令人怆然泣下。

附录: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园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
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漠漠:广漠无边的样子。

春芜:春草碧绿貌。

春不住:春去了。

碍却:妨碍。

蒙蒙:一作“濛濛”,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处指飞絮漫天飞舞。

绣院:指有花木的院子。

明:指花开的耀眼。

如许:这样。

不合:不该。

阳春:温暖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