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窥户香低》赏析
(2024-05-25 14:03:39)
标签:
清词方履篯凤凰台上忆吹箫思旧怀人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方履篯
窥户香低,舞风衣醉,几重帘锁难眠。算韶光为我,瘦了三年。同是天涯明月,谁教与、尽照残筵?曾知否、春来消息,都赋蛮笺?
应怜者般弱影,算丝丝杨柳,只被愁穿。记一番花放,一度离天。儘许长宵清簟,催梦去、梦更恹恹。春云散、拼留断魂,化作啼鹃。
与词调名相匹,方氏此词的主旨也在思旧怀人上面,且全词的口吻均以女性出之。
“窥户香低,舞风衣醉,几重帘锁难眠。”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升腾到窗口似在向外窥探的袅袅香烟,挂在衣架上被穿窗而入的春风有如醉舞的罗衣,重帘封不住思妇伤春难眠。
起句用诸种意象,描摹了一幅思妇伤春恨别、慵懒无眠的场景。
“算韶光为我,瘦了三年。”接着二句是说,算来美好的时光为我,瘦了三年。
以“算”领句,有时光飞逝之感,进一步补足慵懒无趣已有时日之意。此句的妙处,更在不说美好时光白白流逝,自己思念离人而日渐消瘦,却反说“韶光为我,瘦了三年”,用意十分新颖别致。
“同是天涯明月,谁教与、尽照残筵?曾知否、春来消息,都赋蛮笺?”这四句是说,同样是天涯明月,为何却将月光尽洒在伤离念别的残筵之上?你知道吗?我已将春来的消息,都写在了“蛮笺”之上。
“同是天涯明月”一句化用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句意,笔势荡开,再由悲己想到离别的双方。作者反问明月。“曾知否”一转,又由问月转向问人。“蛮笺”即蜀笺,乃四川产出的一种彩色花纸。“春来消息,都赋蛮笺”,字面上写的是将来消息都写在漂亮的蜀笺之上,实际上是含蓄地传递着寂寞女子对离人的一怀愁绪、一腔思念。
过片依然由独守空房之女子写起。
“应怜者般弱影,算丝丝杨柳,只被愁穿。”换头三句是说,由这般可怜的、日渐消瘦的身影,联想到春日随风飘拂的杨柳,因而顿生情愁。
“者般”,即这般。由杨柳想到折柳送别,“只被愁穿”的“穿”指穿透,此疑用“穿杨”之典。古时谓善射者能穿杨柳之叶。方履篯此处当是活用典故,原本要用箭穿的杨柳,算而今也只能被愁所穿。
“记一番花放,一度离天。”这二句是说,每年杨柳飘拂、春暖花开之时,也就是一度离别之日。
如此年年花开花落,年年离别情绪,自然不好消受。
“儘许长宵清簟,催梦去、梦更恹恹。”这二句是说,只好将绵绵的思念,全托付与长宵清簟,进入梦中,但怎知梦更恹恹。
“簟”即竹席,意谓清凉的竹席或可使其早入梦境,一了情愁,但怎知梦并不能为她解去千般愁绪。
“春云散、拼留断魂,化作啼鹃。”结拍是说,春云散去,拼着留下断魂,化作啼血的杜鹃。
结拍用杜鹃啼血之典,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作杜鹃,鸣声凄切,至喙出血乃至。唐李商隐曾有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借寓伤春之情。方氏借用此典,于伤春之外,更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附录:凤凰台上忆吹箫
方履篯
窥户香低,舞风衣醉,几重帘锁难眠。算韶光为我,瘦了三年。同是天涯明月,谁教与、尽照残筵?曾知否、春来消息,都赋蛮笺?
应怜者般弱影,算丝丝杨柳,只被愁穿。记一番花放,一度离天。儘许长宵清簟,催梦去、梦更恹恹。春云散、拼留断魂,化作啼鹃。
作者简介
方履篯(1790~1831),字彦闻,又字术民。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原籍江苏阳湖(今常州)。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大挑得知县,署永定,调闽县。遇旱灾,祷雨中暑卒。幼颖异,随父宦游甘肃,地方官杨芳灿诧为奇童。与学无所不窥。工骈文,泛衍浸溢,浑厚渊雅,追步东汉范晔。诗浸淫于六朝,色彩斑斓,音节谐协。词宗北宋,骀荡柔折,为常州词派流裔。有《万善花室文稿》、《诗集》。词集名《万善花室词》。
前一篇:《点绛唇·不种芭蕉》赏析
后一篇:水龙吟《清明同张彦惟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