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兰花慢·武林归舟中作》赏析

(2024-04-12 18:19:20)
标签:

清词

董士锡

木兰花慢

武林归舟中作

木兰花慢·武林归舟中作
董士锡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唯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故人写离情名句,莫过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了,真是缠绵往复,哀怨无端。董士锡这首词,同样写离情,情感之缠绵差相仿佛,而情感的表现却不离题中“归舟”二字,情景自有其独胜之处。
题中之“武林”,即今杭州。“归舟”,当然是指乘船从他处返回杭州途中。与谁离别呢?对象不详,但揣摩词意,似是一位居住在杭州的女子。两人相见不久,又复分手,于是词中的离情就显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了。
把握这首词的抒情脉络,要抓住上片的“刚”字和下片的“又”字。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看着西边的一缕斜阳,刚送去一批行舟,又有归帆回返。词人于日落时分,回到杭州,而且时间短暂,故着一“刚”字。首三句作一总的交代。“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接着三句是说,孤城沿岸而建,无人的渡口清波回旋,月亮出来月光洒在静谧的沙堤上。
次三句写渡口环境。城饰一“孤”字,渡饰一“野”字,堤饰一“闲”字,是词人着力皴染处。词人登岸在城郊外,所见是那么萧索,暗淡,苍凉,这预示着,这次相会将是短暂的,仓促的。
“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这二句是说,我依稀记得往事,这一生如在梦中追逐烟尘一般。
不明写所忆之人,只是以“轻魂”一词代之,意味深长。“轻魂”,应是梦中所思,令词人梦牵魂萦之人,但梦不能常做,梦中相见毕竟不能代替现实中的相见,故云“轻”,故云“如梦逐烟飞”。至此,词人已做足了相见前的文章,似乎预示着,这次见面不仅短暂、仓促,而且有点凄凉。
“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上片歇拍二句是说,最终只剩下一双泪眼,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衫。
词中正面写相见,只有这两句。这是借用苏轼悼亡名作《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的意境,不过一是死别,一是生离而已。“涴”,沾濡之意。相见之难,尽在不言之中。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过片二句是说,在江南暂歇几日后又要踏上旅途,可我又能与谁倾诉这满腔相思之情呢?
过片转接突兀,上片歇拍所写双双泪眼相对的情景仿佛霎时定格,但又倏尔消逝,这正是词人所要写的相别之难,真所谓会少别多,乍会又别。“又”字与上片的“刚”字呼唤相应,将镜头推出,直至天涯,何其有力地表达了词人的人生飘零之感!
“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这三句是说,我惆怅那夜夜花开罹霜,开遍空寂树林,也只有你知道。
从此一别,相思难寄,“怅夜夜”以下三句,是词人凭空设想,体恤对方夜不成寐,难捱相思的情景。霜花开遍空林为秋冬时的奇景,宋沈括《梦溪笔谈》:“天圣中,青州盛冬浓霜,瓦屋皆成百花,大者如牡丹、芍药,细者海棠、萱草,皆有枝叶,气象若生。”
“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这二句是说,老天赐予我们满满的秋色,而这芬芳却只在离别时才能欣赏到。
如此秋日芳菲,却无法双双共赏,其中所表达的怨怼之心,与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差堪比肩。
“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末二句是说,只有沉醉在美酒中,任凭这一叶小舟行到天涯。
末结无非是借酒浇愁之意。“醽醁”,原指湖南酃湖水酿成的酒,《太平御览》引《湘州记》云:“衡阳县东南有酃湖,士人取此水以酿酒,其味醇美,每年尝献之。”在诗词中泛指美酒。而此愁又不离舟行的特定环境,“任他柔橹轻移”一句结得甚妙,仍缴还题面“舟中作”。

附录:木兰花慢·武林归舟中作
董士锡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注释
从教:听任;任凭。
涴:污染。
侬:人称代词,你。
醽醁:名酒。
柔橹:船桨,也指船桨轻划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