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阳台·玉泉山燕集》赏析

(2024-03-25 18:43:23)
标签:

清词

邓廷桢

高阳台

玉泉山燕集

高阳台·玉泉山燕集
邓廷桢
径转疏花,畦连寒菜,篮舆一路秋光。琴筑声清,冷泉缓泻鸳梁。凭高莫向阑杆倚,倚阑干、容易斜阳。写闲情,细把金英,浅醉瑶觞。
欃枪未扫铙歌唱,叹军符憔悴,战垒苍凉。饮至筵开,愁听满耳《伊》《凉》。却怜老圃霜华重,怕孤他、晚节幽香。乍归来,灯火城南,淡月昏黄。
这首词写词人在京师玉泉山(位于今北京颐和园西西山东麓支脉)参加大臣聚会时所见与所感。按词人道光二十年(1840)调任闽浙总督,次年被革职遣戍伊犁,二十三年被释回,旋授甘肃布政使,词当作于自伊犁返京待命之时。
“径转疏花,畦连寒菜,篮舆一路秋光。”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道路弯弯曲曲,两旁是疏疏朗朗的野花,一畦畦蔬菜,词人坐在竹轿中经过,尽览一路秋光。
词开首便随行程的展开描写诗人赴宴途中一路景色。“篮舆”即竹轿。此处以“径转”“畦连”带出景物,淡淡几笔,没有刻意描绘,但“疏”“寒”二字却鲜明地点出季节特点,照应“秋”字,看似随意却已着力。
“琴筑声清,冷泉缓泻鸳梁。”接着二句是说,在燕集的玉泉山上,乐声清越悠扬,清凉的泉水从雕着鸳鸯的桥下缓缓淌过。
“筑”是一种古击弦乐器,后世已失传,此为借用。“梁”也可解释为河中断水捕鱼的堰,如是则泉水从它上面流过。此写聚会场所的情景。
“凭高莫向阑杆倚,倚阑干、容易斜阳。”这是说,在高楼上不愿倚栏凭眺,因为依倚阑干就将面对斜阳。
夕阳的出现意味着黄昏已近,也便到了宴席将散的时刻。夕阳也容易使人伤感,日月有盈亏,世事又何偿不是如此,盛衰荣枯,交替轮回。
“写闲情,细把金英,浅醉瑶觞。”上片歇拍三句是说,还不如在乐声中举杯品菊花酒,喝个尽兴,忘却无限愁事。
词的上片以词人之目写景写人,没有太多的情感倾向。转入下片,则写词人由上片景物所触发的情怀。在此词人心扉洞开,遣词造景明显可见其情感态度。
“欃枪未扫铙歌唱,叹军符憔悴,战垒苍凉。”换头三句是说,英侵略军未退军歌却高唱,由于一味节制,以致战垒苍凉,可叹将才空耗,猛志销蚀。
换头处“欃枪”原指彗星,后用以喻邪恶势力,此指英侵略军。“铙歌”泛指军歌,也用于大驾出行,宴享功臣及奏凯班师。“军符”即兵符,古代调遣军队的凭证。想起这节可悲可恨的时势,词人不禁心声悲叹。
“饮至筵开,愁听满耳《伊》《凉》。”这二句是说,饮到后来,筵席上清扬的乐曲在他听来都是悲凉之调,令他愁苦不已。
《伊》《凉》指古《伊州》《梁州》二曲,曲调悲凉。宋李广《集诗述感》:“历尽苍茫身世感,悲歌为汝按《伊》《凉》。”此处《伊》《梁》应代指悲歌。
“却怜老圃霜华重,怕孤他、晚节幽香。”这是说,怜惜霜后的老圃中,菊花独自幽放,晚节只有孤芳自赏。
词人积极抗英,爱国之心昭昭,但无论被贬与否,他总是忠心耿耿,晚年依然保持着不渝的节操,始终以忧国忧民为怀。正如严霜过后的菊花,悠悠一缕香不绝。
“乍归来,灯火城南,淡月黄昏。”末三句是说,归来后,城下灯火通明,不损富贵豪华,城上月色昏黄,透出清冷孤寂。
词的最后描述词人归来所见,留给读者的是一幅颇耐寻味的画面。这不仅是一幅实景,更是词人伤时心境的外化。与上片的写景相比,这疏朗的数笔勾勒出的画面更具有动人的力量,因为它使人联想起词人高尚的情操,因词人的悲哀而更添哀感顽艳的情致。

附录:高阳台·玉泉山烟集
邓廷桢
径转疏花,畦连寒菜,篮舆一路秋光。琴筑声清,冷泉缓泻鸳梁。凭高莫向阑干依,倚阑干、容易斜阳。写闲情,细把金英,浅醉瑶觞。
欃枪未扫铙歌唱,叹军符憔悴,战垒苍凉。饮至筵开,愁听满耳《伊》《梁》。却怜老圃霜华重,怕孤他、晚节幽香。乍归来,灯火城南,淡月昏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