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三)》赏析
(2024-02-24 18:29:18)
标签:
清词张惠言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 |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三)
张惠言
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粘住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这是组词的第三首。张惠言这五首《水调歌头》,虽然都是以春日之感兴为主的作品,但其着笔的重点则每首颇有不同。第三首则又返回到天心生意所代表的春天之兴象中来。
“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春天的早上疏帘刚卷起,一只美丽动人的蝴蝶,舞动着翩然的双翅向人迎面飞来。
词的开端两句,张起了一片飞扬的意兴,而且每一辞语都充满了“微言”的妙用。先说“春晓”二字,“春”是一年之始,“晓”是一日之始,仅此二意,便已充满了一片活泼的生机。加之“帘卷”的全面的开启,遂使内在的人心完全迎向外在之“春晓”的美盛与光明。“忽”字用得极妙,其所传达的一种不期而然的惊喜,就人而言自是意外,但若就春而言则又却正是天心生意一片气机自然的呈现。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接着二句是说,撩乱的游丝飞絮迷惘无绪,对着美丽与高贵的女子点缀与扑飞。
“游丝飞絮”既是春之撩动也是心之撩动。“碧云钗”所代表的是一位美丽的女子。“碧云钗”三字不仅使人联想到女子的美丽与高贵,而且“碧”的颜色可以给人一种“春草碧色”的青春与生命的想象,“云”之质地也可以给人一种“摇曳碧云斜”的缥缈与轻柔的想象。至于“乱点”二字,乱是承上句丝絮之繁乱而来,而“点”则是对于“碧云钗”而言,极写丝絮对于“碧云钗”的点缀与扑飞。
“肠断江南春思,粘著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这三句是说,江南春思只落得肠断的结果,只余下粘满天涯而更复飞扬不起的一痕残梦,只剩下一份追怀和回忆。
这三句是落空悲怨之词。“江南”可以使人生发浪漫多情的联想,可是多情的春心又落得什么下场呢?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就早曾写下了“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那自然就无怪乎张惠言所写的“江南春思”也只落到了“断肠”的结果。下面“粘著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二句则更进一步叙写“春思”已令人“断肠”后,好梦虽残而此情依旧的一份追忆。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上片歇拍二句是说,银蒜押帘而使之不复开启,一任飞花舞絮的疏影在帘外舞弄徘徊。
“银蒜”是古代用以押帘之物,银制,其形如蒜。这一句正是对首句之“帘卷”的一个反接。这两句在此前痛苦的回想之总结后,词人就立下了不想再被外在的春色所撩乱的决心。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换头三句是说,罗帷卷起,明月照入,似乎在对人心进行开启。
换头三句,开始了又一次的追寻,但这次追寻的内容,却与上片有很大的不同,上片所写的是外在的春色对人心的撩动;而这里所写的则是天上明月对人心的开启。如果联系张惠言自身所具有的求学问道的修养,来对这首词的意境加以推想,则上片所写的意境,似乎是人心对世上的繁华所引起的追求与向往;而此处所写的意境,则似乎是一种对天心的妙悟。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这二句是说,举杯邀明月起舞,明月洒下的月光进入谁的怀抱?
这两句作者将自己的情思,放在与天上明月相等的高度,做了悬空的拟想。表面上看,这自然为明月慨叹,但其实也正暗示了作者自己的慨叹。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这三句是说,迎来了一钩明月的到达,直到三更送月归去,争春的莺燕也不会对我猜忌。
由“迎得”到“送”,这自然表现了一个时间的过程,而其所迎送的对象则是天上的明月,也就是说与天上的明月有了一番交往。而当一个人有了这种交往之后,纵然在尘世间没有一个可以相知相爱的人,其内心也必然早已有了一种不假外求得自足境界。
“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末二句是说,请不要凭栏太久,小心重露沾湿苍苔。
结两句从“凭栏”写到“露湿”,而却在开端加了“但莫”二字,正表示了一种警惕的语气。从表面意思来看,其所警惕固当指重露之沾湿,而从深一层意思来看,则当然也可能有一份警惕杨生子掞不可以一心向外追寻以免自身会受到玷污的含意隐寓其中。
附录: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三)
张惠言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粘著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