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真气本无前》赏析
(2024-01-28 18:22:48)
标签:
清词洪亮吉唐多令狂士 |
唐多令
洪亮吉
真气本无前,豪情忽欲颠。一百番、沉醉酣眠。乱摘九天星与斗,权当作,酒家钱。
寥廓约顽仙,踏红云种田。待秋成、岁月三千。拟钓六鳖沧海去,虽不饱,且烹鲜。
洪亮吉的《更生斋诗余》由《机声灯影词》和《冰天雪窖词》两部分组成。据他在《更生斋诗余》序中所说,《机声灯影词》乃其“少日所作”;而《冰天雪窖词》则是嘉庆三年(1798)五十三岁的他自北京乞假南归途中所作数十阕,加上嘉庆五年(1800)他从新疆伊犁遇赦回乡后“时时作之”的新篇结集而成。这首《唐多令》见于《冰天雪窖词》,可知是他饱经宦海风涛和人世沧桑之后的晚年作品。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这位论诗要“令具手眼,自写心情”(《北江诗话》)的狂狷耿介之士,在经受大辈子人生磨练之后依然狂气不减。
“真气本无前,豪情忽欲颠。”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真人气象一往无前,豪情上来就会癫狂。
一上来两句,就直抒胸臆,坦陈自我的性格和作风,狂气飞动,跃然纸上,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真气”,本指道家所谓“真人气象”。如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其一:“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词人用在这里,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纯真而元气淋漓的生命力量。“颠”者,豪而至于狂也。如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每大醉,狂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乃至“世呼张颠”(《新唐书·张旭传》)。这里,洪亮吉自剖心迹,实际上表明了自己是不合时宜的狂狷之士。
“一百番、沉醉酣眠。乱摘九天星与斗,权当作,酒家钱。”这四句是说,上百次,醉了又醒。乱摘九天星斗,权当酒钱。
狂士一个带普遍性的文化行为,便是痛饮杯中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浇愁,故词人发誓要痛痛快快醉他上百次,求得精神的解脱。狂士往往是穷愁潦倒,一文不名的,想喝酒,却常缺酒钱,怎么办?词人仰望苍天,忽发奇想:“乱摘九天星与斗,权当作,酒家钱。”这真是惊天动地之笔,惊天动地之想,惊天动地之举!词人的癫狂,已经超逾人世的范围。至此,狂士形象的塑造,已经达到极致。
词的下片,续发狂浪之想,幻想要在大醉之后升天为仙,成为在上界任情耕种渔猎的真正自由人。
“寥廓约顽仙,踏红云种田。”换头二句是说,在辽阔的仙界去邀请那些无拘无束的散仙,和他们一起踏着红云,种田为生。
有人将“顽仙”解释为愚笨的神仙,不妥。这里“顽”是不受拘管、自由放任之意。词人既以上天与顽仙们成伍,则自己也成了仙人。
“待秋成、岁月三千。拟钓六鳌沧海去,虽不饱,且烹鲜。”末四句是说,天上种田,三千年一熟。成仙后的我还要自由自在地到沧海曲垂钓取乐,虽然吃不饱,但可以尝鲜。
词人幻想今番耕种之后,就要在那里守候三千年,等待秋收了——也就是说,这次飞升,就成了远离凡尘、长生不老的上界自由人了。“钓六鳌”典出《列子·汤问》:渤海之东有五山,天帝使巨鳌十五,举首负载。龙伯国有大人,举足数步而至五山,一钓连六鳌,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后来诗人多用此典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如大诗人李白曾自称“海上钓鳌客李白”,唐诗人王严光、张祜等皆曾以“钓鳌客”自号。洪亮吉在此词结尾用“钓鳌”一典,使得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更加丰满和富有历史文化内涵了。
附录:唐多令
洪亮吉
真气本无前,豪情忽欲颠。一百番、沉醉酣眠。乱摘九天星与斗,权当作,酒家钱。
寥廓约顽仙,踏红云种田。待秋成、岁月三千。拟钓六鳌沧海去,虽不饱,且烹鲜。
作者简介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前一篇:《梅子黄时雨·江边观人送别》赏析
后一篇:《木兰花慢·太湖纵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