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凄凉犯·芦花》赏析

(2024-01-18 13:19:12)
标签:

清词

赵文哲

凄凉犯

芦花

凄凉犯·芦花
赵文哲
沧江望远,微波外、芙蓉落尽秋片。野桥古渡,轻筠袅袅,露华零乱。西风乍卷,便鸥鹭、飞来不见。似当时、杨花满眼,人别灞陵岸。
几度思持赠,回首天涯,白云空剪。夕阳自颤,叹丝丝、鬓边难辨。独立苍苍,问何时、频吹塞管?正凄凉,冷月宿处起断雁。
《凄凉犯》词调创自南宋姜夔。而赵文哲此词,也是不胜凄黯之作,其艺术风格之“清虚骚雅”亦与白石词为近。
词为咏芦花之作,但开头两韵却先从荷花说起。
“沧江望远,微波外、芙蓉落尽秋片。”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水色深青的秋江上,荡漾的微波簸动着片片荷花的残瓣。
“沧江”,泛指江流,江水呈青苍色,故称。“微波”,此指微小的波浪,但该词又可指女子的眼波,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就有“托微波而通辞”之句,而赋中恰巧又有“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之语,所以它予人的联想是比较丰富。
“野桥古渡,轻筠袅袅,露华零乱。”这三句是说,野径旧桥头,古堤小渡口,绿竹的柔枝随风轻盈地摇曳,丛生的杂草上的经夜露水滴滴滚落。
这三句转写另一种植物竹子。与那荷花不同,这是秋冬不凋的常绿植物。“野桥古渡”予人荒凉之感,但“轻筠袅袅”则予人雅丽之感,而“露华零乱”又予人怅惘之感,盖诸种意象的组合,造成此迷离恍惚的视觉效果。“露华”,露水。
下面两句,方才写到芦花,却又不是直写,而是虚写。
“西风乍来,便鸥鹭、飞来不见。”这二句是说,意谓西风吹来卷起大片脱茎的芦花,白茫茫无边无际,遮住了一角天宇,即便正有沙鸥水鹭飞起,它们白色的羽毛与白色的芦花飞并,也会令人分辨不清。
前人咏潮,有“望飞来、半空鸥鹭”之句,这里以鸥鹭之白与芦花之白比并,用意精微,似又过之。古代早有鸥鹭忘机之典,若鸥鹭“飞来不见”,则欲求忘机之人心情如何,也可以想见。在此芦花迎空飘荡之际,词人神思恍惚,想到了当时离别京师的那一幕。 
“似当时、杨花满眼,人别灞陵岸。”上片歇拍二句是说,面前的芦花就如那天京郊飞舞的杨花,那时惜别的心绪也像杨花一样纷乱。
由芦花想到杨花,是类比联想。“人别灞陵岸”,化用东汉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句意,表达告别京师友人的惆怅情绪。“灞陵”,也叫霸陵,是汉武帝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此代指京郊。
“几度思持赠,回首天涯,白云空剪。”换头三句是说,几度欲以芦花相赠,聊表思心,但长路漫漫,关山阻隔,又何尝能够送达,即便剪取天上的流云,恐怕也难传载悠悠思情。
下片换头语写怀友之思。反用南朝齐梁间隐士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正用宋元之交词人张炎《八声甘州·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州?折芦花赠远, 零落一身秋”,意蕴丰饶,深耐咀嚼。
“夕阳自颤,叹丝丝、鬓边难辨。”这二句是说,落日余晖下几簇芦花粘上鬓边,与头上的丝丝白发相混,令人难以辨清。
显然,这是词人叹老嗟卑之语,体现出浓重的生命的悲剧意识。
“独立苍茫,问何事、频吹塞管?”这二句是说,独自站立在苍茫的天地之间,谁料不知哪儿又传来笳管的凄凉曲调,令人更添悲愁。
“独立”两字写出主人公孑然一身痴痴凝伫的形象;“问何事”问得充满酸涩,足见其内心与哀音强烈共鸣;“塞管”,本为塞外胡人乐器,后流传渐广,其音悲切,一名笳管,此处引入塞管之声,与咏芦花也有直接关系,因为它是以芦为首以竹为管制成的,而唐李益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芦管”与塞管为同一类乐器)之句,因而词人之问实为思乡而发。然而令人黯然神伤的景物在早已佗傺莫名的词人的视界中,仍继续出现。
“正凄凉,冷月宿处起断雁。”末二句是说,远处凄凉的月光下,失群的孤雁正被塞管的悲声惊起,从栖宿之地飞向夜空。
结拍与上两句实从南唐冯延己《鹊踏枝》“回首西南看夜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的词境翻出己意,将凄凉的情感推到极致。

附录:凄凉犯·芦花
赵文哲
沧江望远,微波外、芙蓉落尽秋片。野桥古渡,轻筠袅袅,露华零乱。西风乍卷,便鸥鹭、飞来不见。似当时、杨花满眼,人别灞陵岸。
几度思持赠,回首天涯,白云空剪。夕阳自颤,叹丝丝、鬓边难辨。独立苍苍,问何事、频吹塞管?正凄凉,冷月宿处起断雁。
作者简介
赵文哲(1725~1779)字损之,一字升之,号璞函,又名璞庵。江苏上海(今上海)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高宗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以事罢免。入阿桂、温福戎幕,叙劳复授内阁中书。擢户部主事,殁于阵中。工诗,早年为“吴中七子”之一,所作清而不佻,华而不縟。亦工词,以南宋为门面,以北宋为骨干,芊绵温雅,丽而有则,艳而不浮。有《赵璞庵全集》,词集名《媕雅堂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