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自题小照》赏析
(2024-01-17 13:57:35)
标签:
清词王昶洞仙歌自题小照 |
洞仙歌·自题小照
王昶
梨云梦远,怅春愁谁省,自写吟魂伴梅影。念晕红词句,惨绿年华,都付与、小阁轻寒薄病。
雨丝风片里,憔悴相如,懒踏寻芳旧香径。小榻飏茶烟,碧叶愔愔,好占取、松蹊蕙磴。只一片、伤心画难成,怕点鬓清霜,又添明镜。
这首词作于作者中年,旨在抒发自己已经步入中年有志未酬的惆怅。作者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进士。归选班。廿二年(1757),高宗南巡召试第一。赐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旋升郎中,因事罢职,闲居了几年,词当作于是时。
“梨云梦远,怅春愁谁省,自写吟魂伴梅影。”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时值残春,梨花已谢,梦云已散,春愁难遣,却又无人省识自己为何而愁。为着遣愁,我自题小照并在旁边绘上折枝梅花。
起笔感叹时值残春,春愁难遣,为着遣愁,作者自题小照并绘上梅花。
“念晕红词句,惨绿年华,都付与、小阁轻寒薄病。”接着三句是说,只是写作和整理了一些流行的词曲,青春的年华,在身居小阁,度着轻寒薄病的生涯中消磨。
接着感念自己的生活。“晕红”一词,多用于女子含羞带怯的容色,或是刚刚吐艳的春红;现在用以形容词句,表明词为艳科,词人也有这种见解。“惨绿”指春末夏初的浓绿,“惨绿年华”,表明青春年华即将逝去。“都付与”一词,可谓感慨系之。
下片进一步写自己此时的心境。
“雨丝风片里,憔悴相如,懒踏寻芳旧香径。”这三句是说,处在寂寞的深春,自己正如当年憔悴的司马相如,贫居寂处,再没有心情踏上旧日寻访的香径。
“雨丝风片”这一词句,明汤显祖在《牡丹亭·游园》中曾用过:“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
那么现在如何打发这种贱视韶光的心情呢?
“小榻飏茶烟,碧叶愔愔,好占取、松蹊蕙磴。”这三句是说,在小榻边上焚香烹茶,看着茶烟袅袅地飏起,欣赏着窗外静静的碧叶,或者小坐于松下小溪边兰蕙夹生的石阶上,暂时清领物外的闲适。
这三句回答看起来很轻松,其实是无可奈何之语。
“只一片、伤心画难成,怕点鬓清霜,又添明镜。”结拍三句是说,一片伤心难把画成,怕鬓边又添白发,出现在明镜里面。
借唐代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以感慨的心情作结,并回应词题。作者自题小照,本为遣愁,从结句看来,并未达到这一目的。其精神世界,仍为“愁”字所占,这伤心之处,正是有志未酬的体现。而“怕点鬓清霜,又添明镜”,更有韶华易逝,华发丛生之叹,暗表旧愁未消而新愁又起,如此着笔,可见委婉曲折中,带有许多凄楚惆怅之情。
不过作者一生处于坎坷岁月之中的时日,并不很长,不久之后,作者入阿桂军幕,又参加大小金川的战役,佐戎筹划,卓有功绩,那时候,就不会再为春愁所扰了。
附录·自题小照
王昶
梨云梦远,怅春愁谁省,自写吟魂伴梅影。念晕红词句,惨绿年华,都付与、小阁轻寒薄病。
雨丝风片里,憔悴相如,懒踏寻芳旧香径。小榻飏茶烟,碧叶愔愔,好占取、松蹊蕙磴。只一片、伤心画难成,怕点鬓清霜,又添明镜。
作者简介
王昶(1724~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上海青浦县朱家角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土,学识广博,通经史考据之学。官至江西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工诗,早年为“吴中七子”之一。词集名《琴画楼词》。
后一篇:《凄凉犯·芦花》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