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登雷峰望宋胜景园故址》赏析
(2024-01-16 13:28:00)
标签:
清词过春山 |
台城路·登雷峰望宋胜景园故址
过春山
东风又入荒园畔,繁华已成尘土。太液芙蓉,未央杨柳,曾见当年歌舞。危阑漫芜。叹事逐飞云,梦随香雾。指点江山,斜阳一片下平楚。
悠悠此恨谁诉?想青磷断续,还过南浦。铁马凭江,香车碾月,忍读昭仪词句。凄凉几许?但山鬼吟秋,杜鹃啼雨。回首宫斜,白杨深深语。
过春山只是清朝的一个小秀才,没做过官,地位卑微,但才情颇高,为浙派后期的重要词人。这首《台城路》慢词,融感慨于清逸萧散之中,堪称压卷之作。
词人游杭州,登西湖南岸夕照山上之雷峰,下瞰宋胜景园故址,有感于兴亡盛衰之事,因填此解。胜景园,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在雷峰塔路口,高宗时别馆也,光宗时,慈福太后以赐韩侂胄,改名南园”。此园在元代即已毁废,这里词人显然将其故址作为某种可寄托自己思古幽情的象征物来凭吊一番。
“东风又入荒园畔,繁华已成尘土。”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东风又吹入这荒废的园畔,繁华不再早已化作了尘土。
词一开头就写出繁华已逝,旧园荒芜的景象,直接进入怀古的主题。句中“又入”两字耐人寻味,细味之,颇有东风虽年年吹拂送来春意,但此一废园却再难起死回生重现旧日繁荣的感慨。
“太液芙蓉,未央杨柳,曾见当年歌舞。”接着三句是说,太液池中的芙蓉,未央宫中的杨柳,曾经见到当年繁荣时期的歌舞。
这三句,追想当年胜景园中风光旖旎、盛极一时的情景,言外不胜今昔之感。“太液”,皇宫内苑中的太液池,“未央”,汉都长安的未央宫,这里代指皇宫,胜景园本为皇家园林,故理所当然地可以用此类词语表现其风采;而这两句,其实是从白居易《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两句化出。而“歌舞”与上文“繁华”上下相接,起到突出当年之盛的作用,为抒发感慨做出了有力的铺垫。
“危阑漫抚。叹事逐飞云,梦随香雾。”这三句是说,抚摸着高楼的栏杆,感叹往事如同飞云远去杳不可寻,如同梦幻随香雾飘散无影。
接着词人用一个短句借特定的肢体语言表现了他的感叹。又直接以“叹”字领起,将前人“事如春梦了无痕”之喻拆成“事”与“梦”两部分,另作隐喻。
“指点江山,斜阳一片下平楚。”歇拍二句是说,指点着江山,斜阳一片落下了平野。
歇拍两句,有辛弃疾名作《摸鱼儿》词结拍“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之意,“斜阳”作为有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象征性意象,在此弥漫着一种惆怅的情思。
上片主要表达盛衰之感,下片进而抒发兴亡之恨。
“悠悠此恨谁诉?想青磷断续,还过南浦。”换头三句是说,南宋兴亡之事向谁诉说?想鬼火断断续续,仍恋恋不舍地飘向那记录着绸缪缱绻之情的“南浦”。
过片“悠悠”一句,为南宋兴亡之事一掬悲悯之泪,“谁诉”之问,问诸胜景园中逝者,也问诸今日登眺之人。但“谁诉”此处其实只是词人的代诉,出以问句,且加上“悠悠”两字,自有一种苍茫的历史沉重感。以下便诉兴亡之恨,想象南宋亡国时那惨痛的一幕。“青磷”,亦可作青燐,人和动物尸体腐烂后有机质分解,释放出的磷化氢夜间在荒野中自燃,就产生这种现象,古人不明其理,又常称之为鬼火。“南浦”,南边的水滨,有伤离惜别的色彩。这里的词境,实与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相近,“青燐断续”与“鬼火高低明灭”难分高下,但“还过南浦”之凄恻悲怆,其感染力则胜过萨都剌句。
“铁马凭江,香车碾月,忍读昭仪词句。”这三句是说,元军铁骑蹂躏江南,后妃宫人被掳北上,昭仪王氏的词句不忍卒读。
这三句,述“青磷”产生之因,写出宋元易代之际元军铁骑蹂躏、宋臣民流离失所的场面。“香车碾月”,用宋度宗昭仪王清惠事。南宋末年,元军陷临安。宋帝与后妃宫人被掳北上,王氏曾在驿馆壁上题《满江红》词,中有“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之语,其情悲不自胜,故词人要说“忍读昭仪词句”,“忍读”者,不忍读,何忍读也,语气十分沉痛。
“凄凉几许?但山鬼吟秋,杜鹃啼雨。”这三句是说,凄凉几多?只觉得山鬼还在吟秋,杜鹃还在啼雨。
直抒哀感,表现出作为历史的追怀者知道往事的结果并非命定但后人却无法将其改变的惆怅情思,接着又以形象化的语言再将“凄凉”之意拓进一层,更隐隐透出几分独清独醒索解兴亡之理的思考。“山鬼”在此取字面意义,而写“杜鹃”则取其鸣声似“不如归去”的古老传说,“吟秋”、“啼雨”,深有迷离惝恍之致。
“回首宫斜,白杨深深语。”结拍二句是说,回首禅宫,白杨低语。
“宫”这里指佛寺,即附近的净慈寺,它始建于五代,至今犹存,以它与已废的胜景园相对比,也是很有用心的。
附录:台城路·登雷峰塔望宋胜景园故址
过春山
东风又入荒园畔,繁华已成尘土。太液芙蓉,未央杨柳,曾见当年歌舞。危阑漫抚。叹事逐飞云,梦随香雾。指点江山,斜阳下一片平楚。
悠悠此恨谁诉?想青磷断续,还过南浦。铁马凭江,香车碾月,忍读昭仪词句。凄凉几许?但山鬼吟秋,杜鹃啼雨。回首宫斜,白杨深深语。
作者简介
过春山(1722?-1755)清江苏吴县人,字葆中,号湘云。诸生。博涉群书,喜治史学,曾为新、旧《唐书》补遗纠误,未成而卒。惠栋极称之。又工诗。词为当时名家,人有雪藕冰桃,沁人醉梦之评。词集名《湘云遗稿》。
前一篇:《摸鱼子·謝邻女韩西馈食》赏析
后一篇:《洞仙歌·自题小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