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江仙·天上碧云凝薄暮》赏析

(2024-01-10 18:15:12)
标签:

清词

史承豫

临江仙

相思

临江仙
史承豫
天上碧云凝薄暮,人间又近秋期。轻衾小簟独眠时。暗蛩惊好梦,凉叶坠相思。
瞥见一钩新月影,夜分犹照罗帏。金波如水漏声迟。倾城消息杳,愁谱玉参差。
史承豫一生落魄,四海漂游。他久客湖湘,自叹是“飘零杜牧”。这首《临江仙》词记录了他漂泊生涯的一个侧影,吐露了他人在羁旅,心怀伊人的相思情愫。
“天上碧云凝薄暮,人间又近秋期。”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薄暮时分天上碧云凝结,人间的七夕又近了。
词一开头,就以“薄暮”、“秋期”营造了一种惹人怀思的氛围。“碧云凝”,化用南朝梁江淹“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语意,点醒思怀佳人的主旨。一个“凝”字,给人一种凝重压抑的感觉,为全篇蒙上了抑郁的色调。“秋期”,指“七夕”,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这里化用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语意。词人特地将“秋期”从天上移到人间,显然融入了自己的相思意绪。牛郎织女即将相会,自己远在天涯,何时与心上人重逢?此时此刻,情何以堪!
“轻衾小簟独眠时。暗蛩惊好梦,凉叶坠相思。”接着三句是说,我盖着薄薄的被子,垫着窄窄的竹席,独自进入睡眠。夜鸣的蟋蟀惊醒了好梦。秋叶坠地而我坠入了刻骨铭心的相思。
点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境况。更为难堪的是,词人此时独眠,暗示妻室不在身边,这就为下文“好梦”、“相思”张本。好梦乍惊,相思顿生,曲尽人在羁旅的愁思和痛楚。“暗蛩”,夜鸣的蟋蟀;“凉叶”,秋天的树叶。“凉叶坠相思”,奇思妙笔,不啻呈示了绝妙的“静夜思”!不仅描写出秋夜落叶惹出绵绵相思的情境,还逗露不尽相思如纷纷坠落的秋叶飘然而至的意境。此处不言“秋叶”,不言“落叶”,却着一“凉”字,细微真切地道出了离人的特有感受——不仅天凉,而且心凉。
“瞥见一钩新月影,夜分犹照罗帏。”换头二句是说,突然瞥见一钩新月朗照,却怪新月夜半犹照着罗帏。
过片两句承上展现词人夜半辗转难眠的情状。“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月亮,其状弯如银钩,故称“一钩”。夜分,即半夜。词人为相思之苦,加之“轻衾小簟”不耐寒,故被暗蛩惊醒后一直未能再入睡。这两句描绘的情境,与苏轼中秋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水调歌头》)的词境相仿佛。只是东坡彼时是中秋月圆,词人此时是新月一钩。词人不怪自己因相思而不眠,却怪新月的“夜分犹照罗帏”,使他难以重续好梦!无端的迁怒,无理而有情,正是词人妙思所在。
“金波如水漏声迟。倾城消息杳,愁谱玉参差。”末三句是说,月光如水,夜已深沉,漏声渐晚。美人杳无音信,只能将满腹的忧愁谱入洞箫。
“金波”,指月光。“漏声”,古代计时器漏壶滴水的声响。这渐晚的漏声,见证了词人的长夜不眠和悠悠思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抖露词人的相思情怀。“倾城”,指美人。“参差”,指洞箫,一种古乐器,相传为舜所造,像凤翼参差不齐,故名。词人将愁绪化作袅袅乐曲,久久回荡空中,也深深打动读者,引起同情和共鸣。

附录:临江仙
史承豫
天上碧云凝薄暮,人间又近秋期。轻衾小簟独眠时。暗蛩惊好梦,凉叶坠相思。
瞥见一钩新月影,夜分犹照罗帏。金波如水漏声迟。倾城消息杳,愁谱玉参差。
作者简介
史承豫,江苏宜兴人,字衎存,号蒙溪。史承谦弟。诸生。与兄并擅词名,称宜兴二史。工诗文,著作甚富。辑有《荆南风雅》、《国朝词隽》。著有《苍雪斋诗文集》、《苍雪斋词》、《苍雪随笔》、《蒙溪诗话》、《碧云亭杂剧》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