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赏析

(2023-12-29 12:58:39)
标签:

清词

厉鹗

齐天乐

吴山望隔江霁雪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厉鹗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飞到。微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消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转斜阳,玉龙天际绕。
厉鹗词风淡雅清隽,工于写景,其独到之笔,往往以空灵奇想,凝聚于所写的景物之中,超尘脱俗,令人击节赞赏。这首《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写登山所见之霁后雪景,是他的名篇之一。词从“望”字著笔,结尾仍收到“望”字,饶有余韵。
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因春秋时期为吴国南界,故名。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江面平,雪早晴,雪已停了,风也小了。我拄着竹杖像被人呼唤着登临吴山。
起笔两句表明作者是持竹杖(瘦筇)出游。瘦筇仿佛有意,唤起作者登山观赏析雪后霁景。词句中着一“唤”字,便富有韵味,“瘦筇”且欲劝人登山,可见词人的清兴不浅。
“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飞到。”这三句是说,但见远处楼台上都盖了一层积雪,好似涂了一层湿粉,整个城阙都笼罩在寒气之中,不见半点桃红柳绿的痕迹。
这三句写登山之后所见,表明这次下的是春雪,花树为春寒所逼,枝头上也压有积雪,所以看不到春花。
“微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消沙草。”这三句是说,远处的山岭,若隐若现,一半罩在云雾之中,一半被白雪覆盖,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见了。
虽然积雪不深,因为人在高处远望,所以此刻那些丘陵山岭,在积雪的覆盖下,也无复崎岖的景象。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上片歇拍是说,如今我要问一问水边的鸥鸟,不知可有人重泛轻舟,像当年晋人那样作雪夜访戴的雅举?
词句中的“晋时棹”,用东晋人王徽之(字子猷)的故事。后来“晋时棹”被用为访友之词。作者试想,当年下雪,还有人在夜间乘舟访友,如今雪霁天晴,倘使念及友人,放舟往访,该是更方便的了。有此一问,令人神往,也增添了词的韵味。
下片紧承前意,从忆友着笔,在写霁景之后更作写情之笔。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这三句是说,我登山观景,本为消愁自遣,故人稀少的清寒,让我想起了多少往事!
故人遥隔,如今虽独自在雪后登山,这相忆之情,又何能忘却?
“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这三句是说,寂寞孤独,朝朝暮暮,我吟梅花自遣怀。
表明自己虽爱吟诗,却总是不能消除对友人的思忆。此时正值梅花开放之期,故而有“吟得梅花俱恼”之叹。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这三句是说,我将花插在帽上,向着吴山山头,仰天长啸。
在极为抑郁的情况下,忽作惊人之笔。词人在欣赏霁景和怀思故人之余,却在吴山峰头,仰天长啸,于是这一片雪后江山,乃不觉全为词人所占有,词的意境,也由沉郁到高昂,使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第一峰头”,语出金海陵王“立马吴山第一峰”,用在这里,颇有矫健之势。
“忽转斜阳,玉龙天际绕。”煞拍二句是说,忽然地看见远方斜阳,霞光映照雪山明丽发光。
也是神采飞扬的笔墨,表明词人并不凝滞于事物之中,而有超然尘表之情。登临之此,忽见斜阳返照,而雪后的晴山,犹如玉龙之绕于天际,令人神思俱爽,顿失各种尘念,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全词从霁雪清景写起,最后仍归结到雪景,在章法上井井有条。

附录: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厉鹗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飞到。微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消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转斜阳,玉龙天际绕。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五福降中天》。
筇:竹杖。
酽寒:犹严寒。
越峤:泛指江浙一带的山峦。
沍:同冱,冻结。
晋时棹:指王徽之夜雪访戴之事。《世说新语》
载:晋王徽之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忆戴逵,遂乘舟访之,至门而返二或问其故,
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第一峰:指吴山,在今浙江杭州。
玉龙:指雪。
张元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