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赏析

(2023-12-30 18:15:22)
标签:

清词

厉鹗

齐天乐

秋声馆赋秋声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这首词,作于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的秋天。这年作者在故乡钱塘(今杭州)。在封建社会,每届秋时,词人骚客多有悲秋之感。作者于前一年庚子,虽以中式乡试,但因性耽清净,并不热衷于仕途。当此秋季,自然也难免有时光易逝,学业未成之感,因而寂处秋声馆中,聆听深夜四起的秋声,也便凄然命笔。词以赋秋声为题,自以写秋声为主,展示此时的心境,正像当年欧阳修一样,在夜读之时,因为听到秋声而作《秋声赋》,借此以抒发听到此声的感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这首词首韵是说,竹席透凉油灯昏暗,躺下后又起来,只听凄清的秋声从好几处急切响起。
“清商”,指商声,商声为古五声之一,欧阳修《秋声赋》云:“商声主西方之音。”长期以来,商声被人认为是悲凉之声。“几处催发”指此声之来,不止一处。
“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接着三句是说,像是风敲碎竹从虚廊传来的声音,又像是从秋塘浅渚传来的枯荷摇曳的声响,真不知这秋声来自何叶?
这三句表示这清商之声总是不能确认来自何方,令人有叶叶皆秋声之感。
“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这三句是说,秋风又起,尽吹向早衰的潘郎一头花白的头发。
这三句,写词人此时的感受,词人侧耳而听,但听到梧桐树上响起了瑟瑟的秋风,伴之而来的是落叶之声,和前面的声音相接,更增添了秋意。“潘郎”,指晋人潘岳,他三十二岁的时候,曾作《秋兴赋》,此处作者以潘岳自比。
“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上片歇拍二句是说,秋声已经令人听了难受,半夜三更不能再伤神去怨恨离别。
这两句是加倍的写法,表现词人的深沉感慨,并以此结束上片。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换头三句是说,蟋蟀还在哀怨凄切。玉窗下刺绣的妇人疲倦了倚窗而睡,却又被檐间铁铃的声响惊觉。
换头三句续写秋声。“阴虫”,指蟋蟀。“切切”,状蟋蟀鸣声之辞。而此时“玉窗挑锦”的思妇,在夜深人静极度疲倦的情况下,一定会感受到秋声,感受到蛩声的哀音似诉。何况风振“檐铁”(屋檐下挂的铁马),又传来使人惊心的叮咚之声,那么离人思妇,伤离怨别之情,岂不更加难受。这三句与上片之“中宵无用怨离别”相应,以示秋声之催人伤感。
“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这三句是说,高城的更漏声断断续续,野寺的钟声依稀可闻,又传来远处凉潮呜咽。
这些声音虽在远处,同样会使听到的人,感到触绪惊心,感到秋声之凄苦。
“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这三句是说,秋声如微微的呻吟已经渐渐地怯弱。忽然又惊讶地发现,竹篱边的豆花已经开放,就在这雨下如筛的季节。
作者此时身在室内,痴想万千,因以“微吟渐怯”一句,展示此时的心境。
“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末二句是说,独自打开房门,只见皎洁的月光布满了庭院。
“漏云筛雨”是秋夜常有的现象,但雨下的时间并不长,及至出门审视,疏雨已过。这两句非常传神,也极为空灵。显示秋声固无往而不在,但着意寻声,却只见满庭秋月,照在篱畔豆花间,先前听到的秋声,反而给人以若有若无之感了。

附录: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楼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注释
清商:原为古五音之一。此处指秋风。

飙:泛指风。

潘郎:指晋潘岳。

檐铁:檐马。亦谓之风铃,风马儿。悬于檐下,风起则铮有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