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赏析
(2023-12-26 18:18:32)
标签:
清词厉鹗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厉鹗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难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富春江流经桐庐段称桐江。上游七里滩又名七里泷、七里濑,连亘七里,两岸众山夹峙,水驰如箭,有富春江小三峡之称。江边严子陵钓台,双峰相对,称东、西台。东台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西台为南宋遗民诗人谢翱恸哭文天祥处,其与友朋聚会之所名汐社。作者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舟过此地时,适逢秋夜,江上之星月、风露、桨声、帆影,岸上之烟林、危峰、萤火、茅屋,东西钓台上令人千古仰止之严、谢的故址遗踪,融汇成疑非人世的境界。这种境界,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中所云,其“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人生一世,难得一遇,作者得遇此境,心与物会,而其词风之清虚骚雅又正与此词境之清幽绝俗两相浃洽,遂“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不仅再现了当夜七里滩的光景,且使之得到升华。作者的心灵既与桐江的秋光月色及前贤的高风亮节相化合,而滓浊净扫;后者也经过作者的词思、词笔的筛滤,而愈益清幽澄净:两者交相作用,互为表里。其交织于词篇中的写景、咏古、抒怀是融合为一的。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小序是说,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吟的足迹。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接着二句是说,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这三句是说,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
“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歇拍二句是说,远处传来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就词的上片而言,当年严光之“高躅”(高人足迹)与作者“自坐船头吹竹”的心境、“风露皆非人世有”的感受、“鹤梦疑重续”的遐想,固一并融入今夜桐江的秋光之中;而“万籁”之“生山”、“一星”之“在水”、渔舟之“拏(通桡)音遥去”,一切外界的声光物色,又转而融入作者内心的悠悠怀古之思、渺渺遗世之情。“拏音”两句,合用《庄子·渔父》写孔子送别渔父时“不闻拏音而后敢乘”与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句意。此处所写只闻桨声,未见其人的“渔父”,既是夜江上应有之物,也遥应“高躅”句,作为今夜钓台边严光的化身,而以这两句结束上片,更把词思、词境推入夜江深处,随渔舟之去而俱远。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换头三句是说,心中回忆谢翱被埋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
换头三句心接古人,神交冥漠,由此而生发落寞之感。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这二句是说,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这三句是说,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影翠峰的绿水里。
此处写作者所乘之舟,而合“帆影”与“林静”、“峰危”之景,正是描述乘舟过两岸林木幽深、群峰夹峙的七里滩。句中的“摇空绿”、字面上出《西洲曲》“海水摇空绿”句,意取柳宗元《渔翁》诗“欸乃一声山水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末二句是说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山谷。
白云深处固为隐者所居。此结拍实含张炎《八声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
这首词的上片情景俱清,下片则情景俱幽,合成既清绝又幽绝的境界,在前人词中极罕见,可称开拓词的美学领域之作。
附录: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厉鹗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拏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注释
[1]《百字令》:《念奴娇》之别名。
[2]七里滩:又名七里泷,在今浙江桐庐县严陵山西,两山夹峙,水流湍急。
[3]桐江:富春江流经桐庐县的一段称为“桐江”。
[4]当年高躅(zhuó):指东汉时严光隐居遗迹。今浙江桐庐县有严子陵钓鱼台,分东西二台,均高达二十余丈,下临富春江,严子陵曾居于此。高躅,高人的足迹。
[5]吹竹:吹奏管乐器,如箫、笛之类。
[6]万籁:自然界的各种音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7]鹤梦: 《秋夜》 :“露浓惊鹤梦,月冷伴蛩愁。”
[8]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桡”,船桨。
[9]汐社:南宋遗民谢翱创立的文社。
前一篇:《百字令·丁酉清明》赏析
后一篇:《忆旧游·溯溪清流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