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丁酉清明》赏析
(2023-12-25 18:54:26)
标签:
清词厉鹗百字令丁酉清明 |
百字令·丁酉清明
厉鹗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这首词题为“丁酉清明”,丁酉为康熙五十六年(1717)。此年作者36岁。词是怀人之作。写清明时节,萦念旧情。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春天已经过去,可恨年年心事,都被春天管束着。
又当春光迟暮,一如往昔年年,春光尽被相思萦绕。“老去”,是说春光,也是说自己。“拘管”,谓春事牵系心事,青春虚掷,心事不成,能不怅恨。起笔总写相思之苦由来已久。
“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接着二句是说,空寂的花园里整日只有双燕的呢喃,长长短短的柳条也都被折尽了。
日长地空,暗示斯人去后,无边寂寞。园中双燕翩飞,呢喃软语,愈枨触孤独之悲。“折尽柳条长短”,是以折杨柳赠别的常语,进一步暗示出离别之恨。
“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这三句是说,用白眼望着青天,身上穿着青草般的青衫,也懒得去听楼外的歌声。
“白眼看天”,其原始典故为《晋书·阮籍传》“藉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其直接典故,则为刘克庄《赠高九万并寄孙季蕃作》“诸人凋落尽,高叟亦中年。行世有千首,买山无一钱。紫髯长拂地,白眼冷看天。古道微如线,吾徒各勉旃”。在阮嗣宗,白眼的意义,是对曲学阿世士人的厌恶;在刘后村,白眼看天的意义,则是对古道微茫的现实的愤慨,意义略有不同。“青袍似草”,用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居”,以渲染自己的情思宛如春草生生不已。“最觉当歌懒”,则用反衬之笔,从无心听人弦歌,写出对所思之人用情的执着。这三句,是一篇的警策。
“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歇拍二句是说,冷落萧然的门庭院落,落花早已吹得满地皆是。
歇拍借用宋周邦彦《瑞龙吟》“愔愔坊陌人家”的语典,写出静静门巷,风吹落花满地。画面无声无息,凄美之中,含情不尽。
上片为相思现境,换头改写回忆。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换头三句是说,细想当年的烟月生活,在旧市上听卖糖老人的吹箫声,和你一起春游嬉戏。
在词人深情的回想中,又回到当年的春天。“饧箫”,典出《诗经·周颂·有瞽》“箫管备举”,郑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孔疏:“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虽写市声,而字面典雅。用此典语,便把当年欢声笑语的美好爱情,与市声鼎沸的人间情味,打成一片。
“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这二句是说,自从伊人去后,只有几缕深浅的云彩相依伴。
这两句,从两人形影不离的回忆,换笔写出美人远去之后,自己望断云天的情景。用笔跌宕,却有高致。“笑桃人”,用唐代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指伊人,典旧语新;“几叶”状云之层叠片片,出人意表,深可玩味。
“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这三句是说,榆钱在空中漫天飞舞,乳形的桐子低垂长吊着。撩拨起旅人的相思之情,如游丝般千回百转。
至此,笔墨又收回眼前,榆钱满地,桐子挂树,已然春尽,尚有丝丝蛛网,空际飘拂,不绝如缕。这一春残景象的画面,象喻爱情已然成空,伊人音信渺茫,自己仍然相思不尽。“丝”谐音思、象喻思。
“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末二句是说,远远望去,所思之人在何方?我不堪忍受这看不到尽头的天和山。
游丝犹不能断,何况是不死的心。故虽然绝望,仍不能不望。可是望断天际,山高水远,伊人何处!结笔沉痛。
附录:百字令·丁酉清明
厉鹗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前一篇:《玉漏迟·永康病中》赏析
后一篇:《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