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寒柳》赏析
(2023-12-11 18:18:18)
标签:
清词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
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首咏寒柳的词历来评价极高。清词论家陈廷焯甚至说:“余最爱《临江仙》‘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之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之作。”“压卷”云云,乃一家之言;“言之有物”则指其借咏柳寓悼亡之意。篇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确是纳兰咏物词的佳制。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的积雪冰层、严寒的风所摧残了,五更时这株柳树只显得凄冷萧疏。
开篇劈头叩问。这一问,突兀、警醒,几多焦虑、寻觅、关切之情跃然纸上。那么到底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是严寒摧残所致,那层层冰冻和厚厚积雪,无情的扼杀了这漫天的生机。这两句一问一答,一爱一恨,将词人的爱憎表现得淋漓尽致。“疏疏一树五更寒”,照应题面“寒柳”。此时正值五更时分,是一夜之间寒气最重的时候,那疏疏朗朗的一株柳树,又怎么敌得住这凛冽的五更寒气?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接着二句是说,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即使柳树已经稀疏,还是给与关照。
词人特别注目“五更寒”时的“一树”“疏疏”柳:明月的清辉,倾洒在柳树梢头,将疏朗的柳树映衬得越发清癯可爱。不着一字,无限关爱已蕴含其中。难得的是,五更严寒之际明月、寒柳的相互爱慕和相互关怀:清清月光映衬出疏疏柳影,唯其疏朗,才愈显姣好,唯其清癯,才愈显窈窕,一如美人西施,芳容憔悴,反而更令天上的明月眷顾和关爱。
上片勾勒月下柳影,形神兼备,亡妻姣好的外表和美好的心灵呈现期间。下片转入对往昔的追怀,抒写深挚的悼亡之情。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下片前二句是说,特别是在这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
往事萦怀,最难忘繁茂的柳丝摇落以后,让人每每追忆那绿意盎然的春山。“摇落”指爱妻的亡故,是冰雪摧残的必然结果。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双关的手法:“繁丝”,指柳树繁茂的枝叶,又指女子的满头乌发;“春山”,春日的青山,指美好的春光,又因其色如黛,借喻女子的眉毛。“繁丝”、“春山”,处处关照心中的亡妻;“摇落”、“转教人忆”,无不关涉悼亡之意。
“湔裙梦断续应难。”这句是说,如今斯人已逝,即使梦里相见,可慰相思,但好梦易断,断梦难续。
词人刻骨铭心的,是亡妻当年湔裙的旧事。“湔”,洗。湔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旧俗于农历正月的元日至月晦,士女去水边酹酒、洗衣,以求避灾度厄。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末二句是说,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末两句即景发抒心中怅恨。“眉弯”,眉头,“吹不散眉弯”,谓西风挟愁带恨,又怎能将紧蹙的眉头吹展!这一意象,含蕴的情感及其悲苦,但又低回掩抑,决无浅率之病,故能感人肺腑。
全词以咏物的外壳,容悼亡的内核,把生死不渝的恩爱情结表现得呜咽凄恻,深沉笃挚。咏柳写人,语语双关,含蓄幽远,哀怨绵长。
附录: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
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层冰:厚厚之冰。
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最是:特别是。
繁丝:指柳丝的繁茂。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春山:春日之山。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这里指代亡妻。
湔(jia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湔裙,溅湿了衣裙。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前一篇:《蝶恋花·出塞》赏析
后一篇:《齐天乐·塞外七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