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
(2023-12-05 18:24:05)
标签:
清词纳兰性德浣溪沙悼亡 |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上片是境中生意,下片是意中见境,合而观之则达到了意与景合,浑化一体的程度。词虽然没有标题,其实是可以补上“悼亡”一类题目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这首词上片三句是说,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上片有“西风”、“黄叶”、“疏窗”、“斜阳”四般景物。第一句“西风”给人“凉”的感觉,对于词人而言,不耐这种“凉”既是生理上的反应,更是心理上的反应,“独自”两字在此充分表明失去了亲爱的生活伴侣,他身心两伤,深感孤寂,对节气物候的反应非常敏感。第二句“黄叶”前加“萧萧”两字,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之景,“萧萧”乃象声词,深有悲凉愁苦之意。而疏窗前加着一个“闭”字,则不但是要将窗外的萧瑟秋意封闭在屋外,更是要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不让它再在春花秋月的刺激下承受爱之失落的痛苦。第三句写在一片光色黯淡的“斜阳”中悄然独立“沉思往事”,“立”字下得很耐人寻味,这个“立”字,其实深有“立尽斜阳”之意,见出沉思往事的痴迷,而这种痴迷当然是同“斜阳”本身那与自然景观对应的文化意蕴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迟暮的日色,象征着词人衰飒的心境。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下片三句是说,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下片则有“被酒”、“春睡”、“赌书”、“泼茶”四般情事,其实也就是两个连环的场景。是对过去日常生活中两情相洽的细节描述,承上片的“沉思往事”一语而出,以人物的行为表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被酒”一句谓酒后头有些晕,沉沉睡去,就不要去惊扰他(也就是词人)的清梦,是从亡妻一边说自己,“莫惊”两字见出亡妻一片关心体贴的深情,“春睡”与上片的萧瑟秋意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很浓厚的温馨感。“赌书”一句则反映了他们夫妻生活中情趣相投,互为知音的一面,这就尤为难得。“赌书”、“泼茶”,用赵明仁、李清照夫妇的典故,按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曾记载:“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这里用“赌书”、“泼茶”之典,旨在强调伉俪相得的幸福美好;跟纳兰之妻炉石是否真有极高的才学关系不大;因此,从立意上说,这个全词中唯一的典故用的还是贴切传神的。最后一句,谓往日平常不起眼之事,今日追思之,虽恍在昨日,但爱妻已魂归离恨天,自己形影相吊,唯余悲怆而已。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一句其实是歇后修辞,后面省去了“今日追思痛满腔”之类的话,所以显得含蓄而隽永。
附录: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前一篇:《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后一篇:《浣溪沙·肠断班骓去未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