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2023-12-04 18:02:09)
标签:

清词

纳兰性德

长相思

乡心

故园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小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作者身为一等侍卫扈从康熙皇帝北上盛京(今沈阳)祭扫祖墓、祭祀长白山途中。康熙帝因在上一年平定了长达九年的三藩之乱,心中很高兴,于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在华清宫召宴内阁翰林等,号为“升平嘉宴”。时过一月,又有此北上之行。此行目的,一方面为告慰祖先神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示武威,安定民心。此行浩浩荡荡,随行将士当不下数万人。此词的上片写行军与宿营,下片写深夜不寐时的乡情。
上片先用三句说行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队伍是从北京京城出发的,行军途中道路艰难,既要翻山越岭,也要涉水过河。“一程”二字的重复出现,见出跋山涉水旅程的漫长,同时意味着离开家乡正愈来愈远。第三句之“榆关”,即山海关;“那畔”,指山海关外。此句交待了行军队伍尚在关内,也交待了前进的方向——山海关外。
“夜深千帐灯。”上片结句是说,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前结说宿营。地点仍在关内,时间已是深夜,作者夜不能寐。此句客观上写出了康熙皇帝此行巡行的规模与气势。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下片是说,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下片从“夜深”二字衍出。前两句写所闻。词人躺在帐篷中,听得见外面狂风呼啸、飞雪扑打帐篷的声音。“一更”二字的重复出现,见出风雪肆虐,长夜不绝。后两句从风雪声引出。“聒碎”的主语是风雪声,“此声”指的也是风雪声。“聒”,指噪音嘈杂刺耳。风雪声不断传来,词人无法入睡,连做个回想梦都办不到。不禁发出感慨:在故乡是决不会有这种风雨声的!
全篇的抒情,最后落到“乡心”与“故园”上。

附录: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