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赏析
(2023-11-10 18:23:56)
标签:
清词顾贞观青玉案 |
青玉案
顾贞观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咽,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这首《青玉案》虽是写景之作,但因所写是北方风光,又因顾贞观有意追求痩硬浑茫风格,所以与一般同类作品颇为异趣,呈现出一种情切词劲、明快有力的特色。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这天然像一帧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的画作,是谁在这斜阳下打稿的?
非常醒目的一连三句,用力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代时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的作品来形容眼前的风景,用带着惊叹口吻的问语,告诉读者:他正行走在如画的、夕阳斜照的崇山峻岭之间。“荆关画”的根本特点在于能够逼真地描摹出北方关山的巍峨峭拔之势,是一种庄严雄浑的美,这是他们严格师法造化的结果。现在顾贞观反过来用荆、关的画形容自然界的真山水,也可算是别出心裁。
“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咽,中有渔樵话。”这四句是说,那夕阳下,分明是残山剩水,上面乱鸦千点落鸿哀怨,渔樵们谈论着盛衰兴亡的闲话。
如果说上片主要是写景,对于作者,我们还只是听到了他的感叹,而没有见到他的身影,那么下片,作者就出现在画面上了。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换头二句是说,登高临远,也不禁为秋景悲伤,对着平原野草热泪盈盈而下。
这里的前一句,因为调动了语序,把“登临”置换到“我”的前面,造成了拗折的语势,因而给人的印象较深。
“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末四句是说,自古以来有情者至死不化,你看那青娥墓下春风野火,也只是烧出鸳鸯双瓦。
承上而来,进一步抒发心声,又对结句起了引领作用。这里将昭君墓称为“青娥冢”,又说冢上的鸳鸯瓦是东风野火烧成,都是作者虚构假设的艺术处理,是一种诗人之言,为的是强调地证明他所说的“自古有情终不化”。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吧。
这首词平直中见委婉,议论中寄深情,是写景,也是咏史,它把古代军阀混乱造成的罪恶,活生生展现在读者面前,比一般咏史更为感人。
附录:青玉案
顾贞观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咽,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前一篇:《南乡子·捣衣》赏析
后一篇:《钓船笛·效朱希真渔父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