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乡子·捣衣》赏析

(2023-11-09 17:52:43)
标签:

清词

顾贞观

南乡子

捣衣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徐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两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呼带月迎。
捣衣,是指古代妇女将质地较硬挺的布帛放在砧石上用杵舂捣使其柔软,以方便缝制,后来也泛指捶洗衣裳。秋季是添衣的时节,秋月也是四季中最明亮的,故古人诗词中的捣衣一般都在秋天的月夜。古诗词中常以捣衣为题,表现闺妇思念征夫之情。著名的有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本词在捣衣这个传统题材中,以常语常景,写出了深情深意,成为捣衣词的佳作。
词的上片主要写“秋声”。在空间、时间上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物象以求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描写,着意于营造一种凄凄切切、栗烈肃杀的捣衣氛围。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受不住寒冷的鸿雁发出尖厉的哀鸣,落叶索索的飘堕在台阶上,时间快要二更了。
“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接着三句是说,西风一阵紧一阵,在这此起彼落的秋声中,有连续不断的思妇捣衣声。它在苦苦诉说闺妇对远在万里的亲人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
“万里情”三字贯穿全词,可谓秋声无处不在,闺情无处不有。其手法是以具有典型性的环境来烘托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不过这个典型性人物的出现,开始的形象还是不清晰的。作者的镜头是在对大量的景物扫描后,才由深闺引出“万里情”。但捣衣妇形象仍是一个虚景。
“片石冷于冰,两袖霜华旋欲凝。”换头二句是说,砧石比冰还冷,而照在捣衣妇衣袖上的惨白的月光,似乎马上就要凝结成冰。
换头处,镜头开始落到捣衣妇,并定格在正在捣衣的两袖,留下一个特写。“片石”,即捣衣用的砧石。,“霜华”此指月亮。触觉和视觉汇聚成透骨之冷,直令人不寒而栗。而闺妇仍在不停地捣衣······那种情怀,那种思念令人感动。
“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呼带月迎。”末三句是说,今夜在戍边者的梦里,月光明亮,妻子的纤纤双手频频挥动喜迎夫君而归。
末三句的构思为全词的艺术精华所在。这里,作者的镜头仿佛是追踪着思妇的思绪,延伸到戍楼,摇到了戍边者身上。然后以一个蒙太奇的手法,幻化出梦境。表面看,似乎是写戍边者之梦,实质上,立足点仍然是闺妇,因为渴望团圆之心是人类共同的,何妨又是在月夜。于是闺妇以己推人,以妻心度夫心,设想其丈夫此时在戍楼上是怎样的思念自己。
这首词写出了常情中的至情,把捣衣题材的传统意境深拓一层,一个娇弱而又坚强,辛苦而又忠贞的闺妇形象跃然纸上。

附录: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两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呼带月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