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乡子·葵扇》赏析

(2023-10-03 18:18:34)
标签:

清词

陈恭尹

南乡子

葵扇

南乡子·葵扇
陈恭尹
万树绿撑天,多在黄云紫水边。谁结轻丝裁作月?团团,买得清风不用钱。
声价顿能添,安石风流久不传。寂寞空斋谁是伴?偏偏,荷叶香来亦偶然。
陈恭尹,广东顺德人,以诗闻名于世,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尤善于以小令咏物。这首《南乡子》词,是他咏物小词中的一篇佳作。词以葵扇为咏物对象,颇具岭南文化情趣。
葵扇,是用蒲葵制成的扇子。
“万树绿撑天,多在黄云紫水边。”开头二句是说,蒲葵生长之处各种树木翠绿繁茂遮天蔽日,多在黄云紫水的边上。
词的开头二句,介绍了制扇所用的蒲葵的生长环境,这也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常见的景观。“黄云紫水边”,则进一步突出了蒲葵生长的地方美丽不凡,由此也更衬托出作者手中葵扇的珍贵,并非随意可得。在这两句中,作者精心点染了绿、黄、紫三种鲜亮的颜色,使画面显得非常鲜浓艳丽。蒲葵长成,接下来就将用来制作扇子了,但作者并不点出制扇之人,而是提出疑问:
“谁结轻丝裁作月?团团,买得清风不用钱。”上片后三句是说,谁把轻丝连接剪裁成团团的圆月模样?用来唤取清风驱除酷暑。
这句典出传为汉班婕妤作《怨歌行》之“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但脱去了原诗的哀怨情绪,用一个提问引发人们的猜测,别有一番趣味。从团扇的圆而精致来看,或许它的制作者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美丽少女吧?“买得清风不用钱”,又以幽默风趣的笔调点出了葵扇的作用。
上片用赋的写法介绍了蒲葵的生长环境、葵扇的制作和用途,层次清晰有致;下片则借吟咏葵扇的寂寞遭遇抒写作者的内心感受。
“声价顿能添,安石风流久不传。”下片前二句是说,尽管葵扇因不用钱可以买得清风而增添了声价,如今,象谢安这样珍爱葵扇的遗风久已不传。
这两句之中,意思便有了明显的转折。葵扇纵然是平添了声价,也不免因其非镶金嵌玉之物而被人遗忘处身寂寞了。
“寂寞空斋谁是伴?翩翩,荷叶香来亦偶然。”末三句是说,在寂寞的空斋里谁是伴侣呢?就是那翩翩葵扇。即使荷叶飘香,秋意侵袭并不能使我捐弃手中的葵扇。
又是一个疑问。然而细细品味词意,不难猜测出与葵扇作伴空斋的恰是作者本人。葵扇的资质是美好的,绝无华而不实之病,作者自思亦有如葵扇般美好朴实的特质,二者相伴于空斋,意趣相投,如何不欣喜自得呢?词写至此,冲淡了前面的孤独寂寞感,意思再次发生转折。结尾一句,以荷叶飘香暗示着秋天的来临,但秋意的侵袭,并不能使作者捐弃手中的葵扇。这一方面表现了岭南气候的炎热,另一方面也更能显示出作者对葵扇的爱惜之情,而久不传的“安石风流”,到作者这里又得到延续。
这首小词,结构层次清晰,起承转合十分精密,刻画景物突出了岭南的环境特点。虽咏物,又抒情,在咏物与抒情的自然结合中表现出一种潇洒闲适的词趣,耐人寻味。

附录:南乡子·葵扇
陈恭尹
万树绿撑天,多在黄云紫水边。谁结轻丝裁作月?团团,买得清风不用钱。
声价顿能添,安石风流久不传。寂寞空斋谁是伴?翩翩,荷叶香来亦偶然。
【注】安石:指谢安,晋代宰相,字安石。《晋书·谢安传》: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今广东清新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作者简介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