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分手柳花天》赏析
(2023-07-03 14:01:36)
标签:
清词陈维崧好事近唱和 |
好事近·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予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陈维崧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阑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这年陈维崧从吴阊(苏州古城门名,代指苏州)回到家乡宜兴(今属江苏),当时流寓在那里的名将史可法的弟弟史可程(字蘧庵)十分高兴。两人经常来往,诗酒唱和。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一首。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分手那天是在杨柳堆烟的春日,飞雪似的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晴日的窗前。
上片前两句从上次分手落笔。尽管是追忆以前分手时的自然风光,但古代折柳送别的风俗已令人由此想见两人依依不舍和思绪绵绵的情形。临别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转眼间已经春去夏来。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阑角。”三四句是说,转眼之间庭院中的蜀葵已开始像锦缎般地织出,又一次染红了雕栏的一角。
这里的葵肌应指蜀葵,蜀葵又名一丈红,锦葵科,夏日开红花(也有紫、黄、白色)。以肌喻花,甚饶韵致。后两句同样用景物的改变,点名再次相聚的时间。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换头二句是说,离别后世事焕然一新,只有我们俩还像从前。
换头用世事翻新和吾辈的如故对举相比。其中自有一番深意。众所周知,陈、史二人同处明清易代之际,一个是明亡不仕、以气节自许的名士(词当作于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前),一个是流寓他乡、抗清名将的亲弟弟。他们在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剧变后,仍保持着以往不与新朝合作的坚定信念,可谓心心相印、难能可贵。因此这两句既是自嘲式的感慨,又是纪实性的互勉。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末二句是说,说到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之时,忽然凉风索索令人凄寒。
末两句点出正题和要害。古人最看重立身之本,他们往往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目标。现在两人都无功名可言,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所以一接触到这个话题,便不能不感到阵阵悲凉,以至于在炎热的夏天也会觉得有凉风索索吹来。在诉说到动情之处时忽然打住,以景语作结,余味曲包,言外实有无限感慨。
附录:好事近·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予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陈维崧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阑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注释
-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等,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
- 史蘧(qú)庵:史可程,字蘧庵,史可法之弟。当时流寓宜兴,与作者交往唱和甚多。
- 吴阊(chng):即苏州。苏州为春秋时吴国都会,有阊门,故称。
- 柳花天:即暮春,杨柳飞花时节。
- 雪:指柳絮,中国古代诗词中柳是作为惜别送行的象征物。晋时才女谢道韫咏雪,有"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此处是反用。
- 葵肌:指葵花。
- 红欹(qi)栏角:指栏角的花开得正盛。
- 吾徒:我辈,我们。
- 失路:此处比喻不得志
- 索索:风声。
前一篇:《卜算子·阻闸瓜步》赏析
后一篇:《清平乐·夜饮友人别馆》赏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