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卜算子·阻闸瓜步》赏析

(2023-07-02 18:21:35)
标签:

清词

陈维崧

卜算子

阻闸瓜步

卜算子·阻闸瓜步
陈维崧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桕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这又是一首因船行受阻而作的小词,地点在今江苏六合东南的瓜步,受阻的原因是船闸不开。看来作为江南人的陈维崧出门旅行总是离不开长江,在长江沿线各个口岸逗留的机会是很多的。我们看到,这首词与前两首词最大的不同,是不再用典而纯用白描,不再侧重怀古而致力即景抒情。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楚地秋天的黄昏江上风急,眼前的吴山已到了日暮时候。
这两句是眼前景,交代了时间——秋天的黄昏;地点——瓜步。这里从大范围言之是楚地,缩小点则可以说是吴地,所以由远及近,由宽泛而具体地既言“楚天秋”,复言“吴山暮”。这两句还非常简略地描绘了此时此对的自然状况,那就是“风急”,至于因为江上风急而引起的其他一切,就不能也不必详尽描述了。
“乌桕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三四句是说,乌桕和红梨的树上都披了一层霜,同时被阻挡在江闸内的其他船只也都披上了一层霜。
这里作者是进一步具体地写景,目光从远眺收回到眼前身边。此刻作者是在船上,他向岸上看去,最引他注目的是高大的乌桕树和色彩鲜艳的红梨树——他把这两种树摄入镜头,或许也因为它们一个“乌”,一个“红”,有色彩上的鲜丽和对称的效果。更妙的是这些或乌或红的树上,还都披了一层霜,也就是说在本色的色彩之外,又点染了一层淡淡的白色,而且作者所乘的船以及同时被阻挡在江闸内的其他船只,也无不涂上了这种白色,这一切在夕阳的照耀下相互辉映,显得那么美丽而又层次丰富。
如果说上片所写的是作者在船上所见的秋色,用的主要是视觉,那么,下片便向听觉发展,要写声音了。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下片前二句是说,向前方远望,那是景点落帆亭,侧耳聆听催船的鼓声。
果然,作者在“极目落帆亭”一句之后,紧接着就让蓬蓬的鼓声介入到画面之中,使之倍增生气。现在,这里既有呼啸的江风之声,可以想见,又有有节奏的江浪之声,再加上蓬蓬的催船鼓声,声音也是够丰富的了。于是,这首词就达到了有声有色的境界。
以上的描写透露出作者心情的不错。此刻他唯一不耐烦的是被风浪阻挡在江闸之内,还不知要等多久才能放行。但对此,他也没有过于着急烦恼,所以他竟还有兴致和长江开开玩笑。
“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末二句是说,哎,听说你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何不带着我流向我要去的地方!
“侬”,我。这是一句俏皮话,含着些轻怨,主要是亲切友好。
这首《卜算子》基调明快,心绪开朗,富于情趣,甚至有点幽默。

附录:卜算子·阻闸瓜步
陈维崧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桕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