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逢故人慢·拟王和甫》赏析
(2023-06-25 18:37:23)
标签:
清词韩洽潇湘逢故人慢拟王和甫 |
潇湘逢故人慢·拟王和甫
韩洽
园亭晴敞,正梁飞旧燕,林唱新蝉。望清景无边。有青峰回合,碧渚相连。葛衣纱帻,对南薰、一曲虞弦。起无限、乡心别恨,潇湘夜雨朝烟。
曲终也,余韵在,见游鱼浴鹭,出没波间。爱褥草芊绵。更秾柳垂池,翠柏参天。日长人倦,向北窗、欹枕高眠。愁魂绕、沧浪云梦,片时行尽三千。
《潇湘逢故人慢》这个词调,现存最早的作品出自北宋王安礼手笔。安礼(1034-1095)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哲宗绍圣年间,官至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今太原一带)。韩洽这首词,即模拟王安礼,也写初夏晴和之景;但细绎其文意,主题似为羁旅湘中、思乡怀人,与王词稍有歧异。当然,二词都于清幽明丽中见悠悠惆怅,格调大体上还是相近的。
“园亭晴敞,正梁飞旧燕,林唱新蝉。”开头三句是说,晴光中的园圃、亮敞的亭台,梁上穿飞的燕子已经是老相识了;而林间刚刚开始鸣翅高歌的知了,却相处未久,还有点陌生。一鸟一虫,新旧对举,由春入夏的季节转换,就这样在不经意中自写景文字中顺手牵出。燕飞,是动;蝉唱,是喧;其对立面都是一个“静”字。然而如细细含咀,便觉梁燕双飞,动而不乱;鸣蝉一阵,喧而不攘——恰恰渲染出了夏初园林中的那一份幽静。
“望清景无边,有青峰回合,碧渚相连。”接着三句是说,远望清景无边有青色的山峰回合怀抱,碧绿的水渚相连。
这两句,一点二染,拓开境界,引出遥山远水。孤立地看这三句,自然泛善可陈;但与上文合勘,出遐观于近览之后,敛细微入阔大之间,相得益彰,犹不失作家规矩。
“葛衣纱帻,对南薰、一曲虞弦。”这二句是说,身穿夏服,髻裹纱巾,向着和煦的南风,拨动了瑶琴的弦索,多么潇洒!
至此,他大步走出,站到了广角镜的面前。《孔子家语·辩乐》篇载,上古的贤君虞舜尝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其字面意义是说夏日的南风驱走暑气,送来凉爽。
“起无限、乡心别恨,潇湘夜雨朝烟。”歇拍二句是说,此地风光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一片阴郁的客愁霈然而起,就像那潇湘夜雨朝烟。
琴弦一动,新弦也跟着颤抖起来。“潇湘夜雨朝烟”,已非当前的实景,而是作者之迷惘心绪的外化;同时它又形象地告诉我们:词人的羁居之地为湘中(潇湘二水在今湖南零陵合流,北注洞庭湖),其客愁亦不自今日始,潇湘江上凄迷的景色,朝朝暮暮都在牵惹着游子的乡情。
“曲终也,余韵在,见游鱼浴鹭,出没波间。”换头四句是说,抚琴既至,而尾音袅袅,犹在水上荡漾,逗引得潜鳞沉羽,也自浪花中探头仰喙,仿佛要追逐那一串串稍纵即逝的音符。
过片换头,词意振起,何等空灵,何等飘逸!
“爱褥草芊绵。更秾柳垂池,翠柏参天。”这三句是说,芳草萋萋如茵,池柳垂垂如帘,古柏森森如盖。
夏日的这一派浓绿,像一坛酽酽的竹叶青酒,令人沉醉。
“日长人倦,向北窗、欹枕高眠。”这二句是说,夏日昼永,词人倦了,乃北窗下卧,侧枕一寻南柯。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曰:“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作者不会不知靖节先生这一段为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名言,他将这种意境糅入自己的词作。
“愁魂绕、沧浪云梦,片时行尽三千。”结二句是说,梦中,思乡的愁魂已经绕过沧波浩缈的洞庭湖,直奔亲人那里去了。
“沧浪”,青苍的水色。“云梦”,古代的大泽。后逐渐干涸,只剩下一小部分,即今洞庭湖。梦里回家,本极浪漫
,又忒现实——这梦显然经过了一番艺术加工,它以虚幻的形式写出了作者盘算如何取道东归的真实内容。
附录:潇湘逢故人慢·拟王和甫
韩洽
园亭晴敞,正梁飞旧燕,林唱新蝉。望清景无边。有青峰回合,碧渚相连。葛衣纱帻,对南薰、一曲虞弦。起无限、乡心别恨,潇湘夜雨朝烟。
曲终也,余韵在,见游鱼浴鹭,出没波间。爱褥草芊绵。更秾柳垂池,翠柏参天。日长人倦,向北窗、欹枕高眠。愁魂绕、沧浪云梦,片时行尽三千。
前一篇:《宝鼎现·甲寅中秋》赏析
后一篇:《蝶恋花·芳草生烟横野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