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540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鼎现·甲寅中秋》赏析

(2023-06-24 18:29:33)
标签:

清词

徐喈凤

宝鼎现

甲寅中秋

宝鼎现·甲寅中秋
徐喈凤
冰轮东岭乍涌,光浸轩墀如水。集童冠、当轩促坐,酒正宽严藏妙理。看柏竹,影横斜入席,芳桂森森交翠。须趁此、良宵纵饮,莫负嫦娥娟丽。
坐闻画角城头起。叹无复、当年歌吹。况楚越、干戈格斗,料只有、风声鹤泪。这明月,历古今无异,总照流亡罗绮。更几处、空闺怅惘,十二朱阑倚遍。
洗盏重斟,念秋半、西风将厉。怕胧胧庭树,做出秋声动地。便对月、早图沉醉,方是高人计。任玉露、寒透罗衣,还鼓南楼兴味。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中秋,词人时年五十三岁。作者填词是康熙元年以后的事,据其自述,康熙元年他因涉江南奏销案自云南罢官归里,冬日访邹祗谟,见其案头有《倚声集》,读而喜之,随动填词之兴。因其作词正是在刚遇奏销案后不久,而众所周知奏销案是清朝统治者借机打击江南士人的大案,所以徐喈凤作词一开始便充满郁勃之气。这首《宝鼎现》写于中年以后,所感更深,金人严迪昌《清词史》评为“慷慨悲凉,心事浩茫的一篇力作”。
词为少见的三段长调,前后以明月无新旧古今之异而人事有穷通悲欢之别这一线主脉相贯穿。
“冰轮东岭乍涌,光浸轩墀如水。”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圆月从东岭涌出,清辉如水洒满庭阶。
第一段起头直写月色,总的说是赋笔,但“冰轮”的隐喻,“如水”的直喻,又是比法,清辉洒满庭阶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有入手擒题之效。
“集童冠、当轩促坐,酒政宽严藏妙理。”这二句是说,聚集了成人和童子,当轩坐下,行酒令的宽严相济体现了饮酒的好处。
这两句,换写饮酒的雅兴,而似断实连,实与赏月之逸趣相表里。“童冠”,用《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之典,从容之态如见。“酒政”,即酒令。此句原说是饮酒的好处,但用行酒令来转一层写,便觉有推陈出新之妙。
“看柏竹,影横斜入席,芳桂森森交翠。”这三句是说,欣赏柏竹在月光下横斜的影子,与芳桂枝条相交的翠色。
这里实际上是互文见义,即柏、竹、桂之影,柏、竹、桂之翠。这里虽写草木,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虚写月光之清皎明亮。
“须趁此、良宵纵饮,莫负嫦娥娟丽。”第一段结语是说,愿趁良宵畅饮,不要辜负了美丽的月亮。
转出趁良宵欢饮赏月的小结。“嫦娥”,月中女神,此借指月。
第二段由赏月时听觉描写引出时间、空间上的感慨,这种感慨并不始于作者,但他抒发的感慨内容上有其特定性,表达上有其独到之处。
“坐闻画角城头起。叹无复、当年歌吹。”这二句是说,因为听到城头的画角声响起,不免感叹时移世易,江南之地已非昔时面貌。
这是处于明清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而作这首词的年头,正是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发动三藩之乱的次年,长江中下游一带,也为兵燹所扰。
“况楚越、干戈格斗,料只有、风声鹤泪。”这二句是说,何况楚越一带,正在打仗,南方的老百姓又将遭受新的战争浩劫。
“这明月,历古今无异,总照流亡罗绮。”这三句是说,这明月,和古今没有什么差别,总照着流亡的人们。
词人再没有赏月的雅兴,深恨圆月的无情,不论古今,总冷漠地照着流离失所的人们。
“更几处、空闺怅惘,十二朱阑遍倚。”第二段结句是说,更有些地方,倚遍雕栏的闺中少妇遥望远方,却总盼不来从军征战的夫君。
此处的“罗绮”、“朱阑”并不能简单地指为词人悲悯的对象是不包括平民的士绅阶层,只是意在使这类华丽的词汇与残酷现实的对比更显得触目惊心而已。
第三段写为了忘忧解愁,仍图一醉,语似颓唐,实则潜气内转,悲慨愈深。
“洗盏重斟,念秋半、西风将厉。怕胧胧庭树,做出秋声动地。”前三句是说,洗好杯子重新开始斟酒,想到秋天已经过去一半西风更加凌厉。害怕朦胧的庭树,会发出震地的秋声。
前四句之一“念”一“怕”,言在此而意在彼,用出色的比兴手法将令人心惊的时世氛围归为凄厉的秋风、震地的秋声,语婉辞苦,耐人寻味。
“便对月、早图沉醉,方是高人计。”这二句是说,只有对着明月,沉醉其中,才是高人的妙计。
这两句似是了悟,而实则沉痛之极。
“任玉露、寒透罗衣,还鼓南楼兴味。”结拍二句是说,任凭玉露寒透罗衣,还是要鼓起上南楼赏月的兴味。
结尾故作旷达,将苦涩心酸的心境包一层糖衣供人玩味,令人读罢感慨不尽。

附录:宝鼎现·甲寅中秋
徐喈凤
冰轮东岭乍涌,光浸轩墀如水。集童冠、当轩促坐,酒政宽严藏妙理。看柏竹,影横斜入席,芳桂森森交翠。须趁此、良宵纵饮,莫负嫦娥娟丽。
坐闻画角城头起,叹无复、当年歌吹。况楚越、干戈格斗,料只有、风声鹤泪。这明月,历古今无异常,总照流亡罗绮。更几处、空闺怅惘,十二朱澜遍倚。
洗盏重斟,念秋半、西风将厉。怕胧胧庭树,做出秋声动地。便对月、早图沉醉,方是高人计。任玉露、寒透罗衣,还鼓南楼兴味。
作者简介
徐喈凤,字鸣岐,号竹逸,宜兴人。顺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进士。官永昌府推官。归田后,自号荆南墨农。喈凤工诗词,著有滇游诗集、愿息斋诗文集、荫绿轩词初集、续集、秋泛诗余、两游诗余,总名为荆南墨农集,《四库总目》传于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