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芳草生烟横野渡》赏析
(2023-06-26 12:49:33)
标签:
清词周筼蝶恋花离愁 |
蝶恋花
周筼
芳草生烟横野渡。绿到春山,山色深于树。离恨年年萦别绪,桃根桃叶秦淮路。
眼底韶华容易度。燕燕呼莺,说与归期误。婪尾花开春已暮,柳丝不解牵伊住。
周筼是浙西精通词律的文人,这首《蝶恋花》是他词作中的一篇佳作。词的内容,虽写由一派暮春景色牵引出的与佳人的离愁别恨,却能反映出清初词人的那种青春不再、聚少离多的普遍心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芳草生烟横野渡。绿到春山,山色深于树。”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芳草如烟,野渡横舟,春山绿树,山色比绿树还深。
词一开头精心点染出一幅春意浓郁的图景,画面由近及远,着色由迷蒙渐浓重,既化用了前代诗人的佳句,又组成新的情趣和意境。春色浓郁,自然令人欣悦,但春之盛极必衰,又往往牵引着多愁善感的词人的惜春情绪。尤其在这暮春时节,与佳人不能欢聚,这种春恨更是绵长。
“离恨年年萦别绪,桃根桃叶秦淮路。”上片后二句是说,与爱恋的女子聚少离多,爱恋的姐妹就在这秦淮路上。
这两句即景生情,抒写与所爱恋女子离别的惆怅。“桃叶”是晋王献之爱妾的名字,“桃根”是桃叶之妹。词中乃以桃根桃叶借指所爱恋的歌妓。“秦淮”是流经南京的著名河流,自唐直至明清仍是烟花云集的金粉之地。“年年”二字,正透露出了这种离别频繁的信息。
上片由景即人,由景生情,下片则由人即景,情景交融。
“眼底韶华容易度。燕燕呼莺,说与归期误。”下片前三句是说,眼前的大好春光瞬间即过。燕莺催归,切莫误了归期不得相聚。这三句是对上片“离恨年年萦别绪”所作的具体阐释。此处的燕莺催归,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传示出了离别的无奈与离人的相思。
“婪尾花开春已暮,柳丝不解牵伊住。”末二句是说,芍药花开预示着春将归去,而婀娜柳树却瞢然不觉,未解留春。
“伊”代指春,以怨柳丝不知牵挽留春的痴语作结,凸现春将尽而人不归的惆怅,韵味极悠长。“婪尾花”即芍药,又叫婪尾春。而柳丝之“丝”又谐音“思”,柳丝不解挽春住,正反衬出词人急思离人归。此中深意,叵耐咀嚼。
全词情景转换灵活,结构安排十分紧密,由此可见词人较高的驾驭词章的能力。下片较多地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缠绵更加深厚,淡淡说出,又令人回味。
附录:蝶恋花
周筼
芳草生烟横野渡。绿到春山,山色深于树。离恨年年萦别绪,桃根桃叶秦淮路。
眼底韶华容易度。燕燕呼莺,说与归期误。婪尾花开春已暮,柳丝不解牵伊住。
前一篇:《潇湘逢故人慢·拟王和甫》赏析
后一篇:《满江红·仆本恨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