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新凉·塞上》赏析

(2023-06-22 18:32:47)
标签:

清词

丁澎

贺新凉

塞上

贺新凉·塞上
丁澎
 苦塞霜威冽。正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古戍黄沙迷断碛,醉卧海天空阔。况毳幕、又添明月。榆历历兮云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场客。搔首处,鬓如结。
羊裘坐冷千山雪。射雕儿、红翎欲堕,马蹄初热。斜亸紫貂双纤手,搊罢银筝凄绝。弹不尽、英雄泪雪。莽莽晴天方过雁,漫掀髯、又见冰花裂。浑河水,助悲咽。
丁澎是清初“西泠十子”中较有影响的词人之一,在顺治十四年(1657)任河南乡试主考官时,被弹劾“违例”,罹科场之案流徙尚阳堡(今辽宁开原市东),直至康熙二年(1663)方自戍所还。这首词作于丁澎流徙尚阳堡之时,主要叙写了塞上的苦寒孤寂和迁谪的凄清悲凉。
上片着重写景,以苦寒之景衬悲怅之情。
“苦塞霜威冽。正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在塞上为严霜威冽而苦。正是秋天快要穷尽的时候,秋风万里,宝刀为之吹折。
词一开头便点出词人所处的环境。作为一名江南才子,无端遭罪远徙关外,其内心的悲慨、迷茫、凄怆,可想而知。词人不仅因严霜威冽而苦,更因悲凄心境而苦。“正穷秋”二句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塞上秋风的凛冽威猛,愈显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其中“宝刀吹折”四字,尽现边塞秋风的劲猛。
“古戍黄沙迷断碛,醉卧海天空阔。况毳幕、又添明月。”这三句是说,大风扬起了漫天黄沙,掩盖了平日的景色,无奈的词人唯有借酒浇愁,醉卧空旷的沙地,面对透入毳幕中幽冷的月光,以求得暂时的解脱。
这两句由景及人。“断碛”指浅水中不相连接的沙石。
“榆历历兮云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场客。”这二句是说,倾听榆树梢上萧瑟的秋风,遥望天空中惨淡的流云。看来只有在边关苦塞老去,而无归乡之时了。
“搔首处,鬓如结。”歇拍二句是说搔首的地方,斑白的鬓发如结。化用了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诗句。杜甫搔首,是因为山河破碎;词人搔首,是因为身处春风不度之地,进退无据,情感虽所属不一,愁苦却是一样的难耐。
下片着重抒情。
“羊裘坐冷千山雪。射雕儿、红翎欲堕,马蹄初热。”下片前三句是说,独坐毡帐中,羊裘虽暖,抵挡不住山顶积雪袭来的阵阵寒气。但词人仍渴望跨上骏马,弯弓射雕,展露自己驰骋边塞保家卫国的才能。
千山在辽宁省西南部,为长白山支脉,这一句是写词人独坐毡帐中的感受,后两句,是词人独坐毡帐中的畅想。其中“红翎”一词,使前面一片“雪”白的冷色调转变成了暖色调,全词的情绪在此也为之一振。但在清王朝统治尚未臻于巩固、满族统治者对江南士民既利用又压制的时代,词人虽有立功沙场之心,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斜亸紫貂双纤手,搊罢银筝凄绝。弹不尽、英雄泪血。”这三句是说,穿着斜亸紫貂的歌女用双纤手,弹出的歌声是如此悲凉。即使如此也弹不尽英雄泪血。
“斜亸紫貂”是歌女的装束。美丽的歌女为生活所迫也来到天寒地冻的阳明堡,弹出的筝声如此悲凉,无疑使词人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弹不尽、英雄泪血”表达了词人知音难觅、无人慰藉的悲慨。
“莽莽晴天方过雁,漫掀髯、又见冰花裂。”这二句是说,雁行长空,纷纷南下,随手掀起了髯须,又看到冰花裂开。
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大雁南飞,而家在江南的词人,不得不在苦塞熬过又一个严寒的冬天。
“浑河水,助悲咽。”结拍是说,浑河水绵长不绝,仿佛在助长悲咽之声。
浑河在辽宁省东部,流水本无情,但此处移情于物,把人的无限悲咽与绵长不绝的流水声相比,既把难显难状的幽深感情具体外物化,又将全词的悲慨情绪推向高潮。

附录:贺新凉·塞上
丁澎
苦塞威霜冽。正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古戍黄沙迷断碛,醉卧海天空阔。况毳幕、又添明月。榆历历兮云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场客。搔首处,鬓如结。
羊裘坐冷千山雪。射雕儿、红翎欲堕,马蹄初热。斜亸紫貂双纤手,搊罢银筝凄绝。弹不尽、英雄泪血。莽莽晴天方过雁,漫掀髯、又见冰花裂。浑河水、助悲咽。
作者简介
丁澎(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