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城子·暮江烟外是高楼》赏析

(2023-06-19 13:47:02)
标签:

清词

江城子

毛先舒

闺情

江城子
毛先舒
暮江烟外是高楼,卷帘钩,望吴州。远水遥峰,相对两悠悠。沧海明月都换泪,还道是,不曾愁。
被誉为“浙中三毛,东南文豪”之一的毛先舒,其词作措辞巧妙,思致新奇。
毛氏之作多抒写闺情:或借物寄托,或以梦思传写,往往婉丽细腻,颇有动人之情。这首《江城子》则一洗铅华,纯于景中传情,表现女主人公的愁思,更觉情辞哀婉。
“暮江烟外是高楼,卷帘钩,望吴州。”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暮色苍茫的钱塘江,云烟冉冉的江城,临江转出一座幽清的高楼,低垂的帘幌终于缓缓卷起,步出一位沉默不语的思妇,正痴痴地凝望那一带的水洲。
起句如一幅渐渐推近的远镜头,这便是女主人公的居住之所。画面不着一丝色彩,词境萧淡而清寂,正适合烘托思妇那无语的哀愁。“卷帘钩,望吴洲”则化作一幅近景特写。句中对思妇的形貌,妙在无一字交代,便又将镜头,转向了她凝望中的远处——“吴洲”。今江苏东南、浙江东北地区,古为吴郡,“吴洲”应该是那一带的水洲。此时薄暮时分,女主人公偏生还要卷帘远望吴洲,可见那里正有她关情的心上人在。倘若心上人离去不远,或即将归来,女主人公也就无需如此痴执,望过了白天,又望到这暮霭沉沉的黄昏了——这便是“望吴洲”一句包含的深意。
“远水遥峰,相对两悠悠。”这二句是说,在远水和遥峰的悠悠相对中,是主人公不平静的心。
这两句说它是静景,只是就景物而言:遥远水洲上的峰影,固然沉默在暮霭之中;就是近处的钱塘江水,大抵也波歇浪静,更无日间的动荡和喧嚣。但是女主人公的心境呢?远离的心上人久去不回,凭栏的时光总是在望穿秋水中捱过,这相盼的焦虑和痛苦,又何有静歇之时!
以上展开的都是景物,对女主人公思情的传写,只在一“卷”一“望”之中,全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到了结拍之处,已是月上东天的夜间,词中却突然转换笔意,运用口语描摹。
“沧海明月都换泪,还道是,不曾愁。”结拍三句是说,恍惚间只觉得眼前的沧海之水是由泪水化成,明润之月也被它浸洗过似的,还说是不曾忧愁伤心。
这结拍收得颇为蹊跷,从此句语气来看,分明带有对话的特点,而且似在嘲笑自称“不曾愁”的女主人公。细细体会便可明白,此刻高楼上,固然还留着凝望吴洲的女主人公,身边则已多了一位同伴,或许就是她的侍婢吧?“沧海明月”是时间上的一个跳跃:女主人公凭栏凝望之初,还是烟笼暮江的傍晚;现在则已又一轮明月,照耀在钱塘江东汇的沧海之上了。“都换泪”则是对此时女主人公神情的暗示,她似乎一直在伤心地流泪,于是惊动了上楼探问的侍婢,还再三劝她不要再忧愁伤心,她的心上人定会很快回来。女主人公因此赶紧拭泪,并掩饰道:“我那曾在为他忧愁伤心啦!”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句结拍。这为奴婢体贴女主人公的嘲戏之语。

附录:江城子
毛先舒
暮江烟外是高楼,卷帘钩,望吴洲。远水遥峰,相对两悠悠。沧海明月都换泪,还道是,不曾愁。
作者简介
毛先舒(1620—1688)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稚黄,后更名骠,字驰黄。陈子龙、刘宗周弟子。明诸生。工诗,为西泠十子之首。与毛际可、毛奇龄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所作不涉时事,一生不出里门。精音韵学。有《歊景楼诗》、《声韵丛说》、《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