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白莲》赏析
(2023-06-09 13:54:23)
标签:
清词王夫之玉楼春白莲 |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冷冷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王夫之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许多词作都涵有深长的故国之思,又往往托物寄兴,缠绵悱恻,非常感人,与屈子的《离骚》有异曲同工之美。《玉楼春·白莲》便是这样的一首好词。词人把自己的情志巧妙地寄托在白莲身上,通过多方面的摹绘渲染,极其完美地表现了他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的高风亮节。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蕴含着秋影的一弯皎好明月,低照在银色的池塘中波光粼粼。
开头两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词人只用淡笔轻轻一扫,便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奇美境界。这是白莲所在的环境。环境如此清幽明秀,正好衬托出白莲的雅丽高洁。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冷冷香自省。”接着二句是说,绿云般的荷叶轻柔地托出了初匀的粉面,带着清凉的露珠和沁人的芳馨。
这两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这里既用“绿云”和“白露”作映衬,又用初匀妆粉的少女作比喻,更加突出了白莲资质的芳洁。“香自省”一语还含有绝世独立、孤芳自赏的深层意蕴。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下片前二句是说,风从荻花间吹起送来秋波的寒意,拂晓的明镜中映独拥的芳心。
这两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拂晓风起,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檀红花蕊低临湖面。好像美丽的少女正在对着镜窥看自己的晓妆。风起波冷,景象已觉凄清;孤影独窥,心情更见孤寂。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末二句是说,来日想要问她魂归何处,长夜漫漫水天一片碧青。
最后两句宕开一笔,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眼前的白莲如此美好,却又如此孤独,怎禁得起秋风秋雨的摧残?词人不禁为白莲的命运忧虑起来。这里看似没有回答,其实已用“水碧”、“天空”、“清夜永”三种意象造成了一个凄清渺茫的境界,暗示出白莲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找不到她的芳魂艳魄。以如此凄迷之景作结,更觉神于言外,发人深省。白莲虽然难免凋谢的命运,但她毕竟是高洁的啊!
很显然,白莲的芳洁和孤寂,即是词人自身的情性和境况的写照。王夫之生当明末,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闭门著书以终,他高洁的一生不正像“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么!这首词咏的是白莲,实际是作者自况,通篇无一字说到作者自己,而字字句句却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和灵魂在浮动,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附录: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冷冷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作者简介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
娟娟:秀丽姣好貌。
绿云:形容荷叶团聚如云。
冉冉:也作“苒苒”,轻柔貌。
泠泠:清凉貌。
省(xing):明。
檀心:芳心,指花蕊。檀:红色。
镜:指明净的水面。
永:漫长。
前一篇:《更漏子·本意》赏析
后一篇:《蝶恋花·衰柳》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