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示四妹》赏析
(2023-06-04 14:42:33)
标签:
清词徐灿满江红示四妹 |
满江红·示四妹
徐灿
碧海苕溪,弹指又、一年离别。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相约每期灯火夜,相逢长是葵榴月。倩残灯,唤起半生愁,今宵说。
采莲沼,香波咽。斗草径,芳尘绝。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拂银檠、谱向玉参差,声声血。
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封家书,写信者徐灿享有“南宋后闺秀第一”的盛誉。她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江山易主、改朝换代的种种混乱、痛苦、失落、无奈,都拨动着她敏感的心弦,触发了她深沉的感慨。她用富有才情的笔触,哀怨抑郁的声调,向远方的四妹倾诉心事,抒发家国之恨,漂泊之苦,悲情愁绪,声声血泪。
“碧海苕溪,弹指又、一年离别。”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远隔江南的景物,弹指又是一年离别。
“碧海苕溪”是词人家乡江南的景物地名。“碧海”是泛指,“苕溪”是特指。“碧海”出自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这里借用“碧海”一词,意在表达自己目前所居与亲人与家乡隔离,好似天与地隔绝一般,非常遥远。“苕溪”是江南的水名,在今浙江湖州一带,此水夹岸多苕花,秋时飘散如飞雪,是江南的名胜之地,前人都有吟咏。词人劈头点出此地,可见家乡的景物时时萦绕在心头,不能忘怀。一个“又”字,说明词人离开家乡已经多年。年复一年,思乡之情越积越深,更何况此时正是一年之中最惹愁思的暮春时节呢?
“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接着二句是说,在这个时节,杨柳由黄转绿,桃花纷纷飘零。
本来杨柳、桃花最能代表春天生机勃勃的特色,但是在词人眼中,杨柳已经“倦”、“老”,桃花亦已“怨”、“歇”,这是词人把自己此刻愁凄疲惫的心情移情于景,表达的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无奈感受。
“相约每期灯火夜,相逢长是葵柳月。”这二句是说,那时姐妹们最盼望的是在上元日出街观灯,姐妹们又喜欢在葵花和榴花开放的五六月初夏时节结伴出游。
“葵榴月”是指葵花和榴花开放的月份。“榴月”是农历五月的称呼,而葵花在农历六月开花,所以这里是泛指春夏时节,那正是适宜出游的天气。
“倩残灯,唤起半生愁,今宵说。”上片歇拍三句是说,伴随着一盏残灯,催人感叹身世,彻夜难眠,就在今宵向四妹尽情倾诉。
“半生愁”的“愁”字为词中之眼,承上启下,奠定了全首词的感情基调。
下片是词人在今宵对自己半生愁的具体描述。
“采莲沼,香波咽。斗草径,芳尘绝。”换头四句是说,昔日荷香飘溢的水面此时却仿佛在偷声哭泣。昔日春草清翠的小路如今已不见斗草嬉戏的佳人踪迹。
“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这二句是说,痛惜那荒芜的地方 ,正是自己旧时家道衰落的表现。
词人本出身于江南世家大族,其家曾经拥有著名的园林“拙政园”,该园今与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合称为苏州四大园林。经历了改朝换代、翻天覆地的大变故之后,世家贵族气派何存?拙政园的风采何在?每念及此,词人自然痛心疾首。
“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这二句是说,以小而全取胜的拙政园现在已经破败荒凉,明园易主了。感叹自己鬓发飘零,孤苦伶仃,一家门第衰落,一蹶不振。
“拂银檠、谱向玉参差,声声血。”末三句是说,唯有轻轻推开油尽灯灭的灯架,默默操起一支玉箫,吹奏出一曲曲声声血泪的悲歌。
可以预料,当词人的四妹收到这首词时,必然会像她的阿姐一样,哭得眼中流血了。
附录:满江红·示四妹
徐灿
碧海苕溪,弹指又、一年离别。看过眼、倦杨青老,怨桃红歇。相约每期灯火夜,相逢长是葵榴月。倩残灯,唤起半生愁,今宵说。
采莲沼,香波咽。斗草径,芳尘绝。痛烟芜何处,旧家华阅。娇小凤毛堂构远,飘零蝉鬓门楣孑。拂银檠、谱向玉参差,声声血。
注释
华阅:即阀阅。《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贵族称为阀阅,朱门乃豪之地。”
凤毛:本指后代身上有前人的风采,此借指前人留下的产业。《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受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前一篇:《唐多令·感怀》赏析
后一篇:《永遇乐·病中》赏析